腰痠背痛是警訊!三個影響脊椎狀況 別讓小痛變大病

日常從習慣養成,透過適當運動、維持正確坐姿,並搭配矯正輔助工具,也能有效改善體態,減少腰痠背痛的不適!

日常從習慣養成,透過適當運動、維持正確坐姿,並搭配矯正輔助工具,也能有效改善體態,減少腰痠背痛的不適!

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經常覺得腰痠背痛、肩頸僵硬,發現自己連站坐姿都無法筆直,體態因此變得圓潤無力。陳威丞院長表示這可能不只是單純的疲勞,而是脊椎排列不正造成的警訊!

三「觀」不正的影響,你中了嗎?

脊椎是人體的支柱,負責支撐全身重量並協調身體活動,當脊椎出現異常,除了影響體態外,還可能導致慢性病徵、內臟壓迫,或是四肢麻痺。

  1. 駝背、含胸身型變矮 呼吸循環不順
    陳院長指出,當脊椎歪斜時會導致肩膀不自覺前傾,讓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甚至身形縮水變矮;而駝背也會影響到胸椎與頸椎,輕則肩頸肌肉處於緊繃狀態,造成疲勞痠痛;嚴重一點影響胸腔擴張能力,降低肺活量,使呼吸越來越淺、甚至體力都下降。
  2. 小腹突出、腰線失蹤 小心假裝肥胖
    骨盆前傾會讓腹部向前推擠,讓人看起來以為小腹變大、腰線消失的「假性肥胖」。而長期坐姿不良或站姿歪斜,導致核心肌群無力或施錯力,使身體無法有效支撐脊椎,讓體態變得鬆垮無力。除之此外,陳院長提醒,骨盆歪斜還會壓迫腹部內臟,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狀況。如果發現自己體重沒變,但腰線卻失蹤,可能就是脊椎與骨盆異常的「假性肥胖」!
  3. 慢性痠痛、疲勞感增加 睡都睡不好
    脊椎是人體重要的骨骼結構,當脊椎被改變了正常結構,導致椎間孔變形或狹窄而壓迫到脊神經,影響神經傳導,就會導致四肢疼痛、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同時周圍肌肉張力也會不平衡,會壓迫神經影響血管的調節功能,例如血液循環不良、組織缺氧、代謝廢物堆積,疲勞就更明顯。

▲圖:黛莉貝爾提供

日常也能幫助體態調整!深呼吸與輔助穿戴助維持脊椎穩定

矯正脊椎除了復健治療,日常從習慣養成,透過適當運動、維持正確坐姿,並搭配矯正輔助工具,也能有效改善體態,減少腰痠背痛的不適!

  1. 鍛鍊核心肌群和深呼吸,提升支撐張力
    運動多做橋式和平板式,因橋式訓練臀大肌、腿後腱肌群和核心肌群,有助於訓練脊椎周圍的穩定肌群,有助於支撐骨盆避免前傾和腰椎壓力;而平板式訓練腹橫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等深層核心肌群,同樣的能維持腰部穩定性,且透過全身協調合作施力,來保持身體平衡,加強整體肌肉力量。
    當運動跟伸展時搭配深層呼吸訓練:穩定大口的鼻吸口吐,可幫助恢復胸腔與骨盆位置,並讓呼吸更深層有力,促進體態調整。
  2. 經常保持正確坐姿,減少脊椎壓力
    坐姿時,避免翹腳或盤腿,確保雙腳平放地面、椅背與腰部保持自然曲線,不要駝背或過度拱腰;當長時間坐著,必要提醒自己每30-60分鐘起身活動拉筋、伸展,避免固定姿勢讓下腰部脊椎壓力集中。
  3. 日常姿勢管理可善用支撐型穿戴輔助品
    適當的穿戴輔助產品如矯正型塑身衣,在專業建議下可作為提醒姿勢與支撐身體的一項工具,協助日常維持良好坐姿與穩定性。那麼該如何挑選塑身衣呢?
  • 可挑選具備基本支撐設計的穿戴輔助品,協助日常坐姿提醒,避免長時間姿勢不良所帶來的不適。但仍需搭配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不可完全仰賴外部支撐。
  • 材質建議以穩定且透氣為主,例如常見的420D細纖紗或其他具透氣包覆性的機能布料,有助於穿戴舒適性與穩定性。若為特殊用途布料,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再選購。
  • 在維持脊椎與腰部穩定的同時,也要重視骨盆與尾椎的支撐。尤其久坐者可考慮選擇臀部包覆性設計較佳的產品,以協助提醒維持正確骨盆姿勢,支持整體體態調整。

陳威丞院長表示,矯正型塑身衣可作為日常姿勢提醒的輔助工具,但仍應搭配核心訓練與良好坐姿,才能逐步改善姿勢不良所帶來的不適感。

想維持健康的脊椎與穩定的體態,日常生活中的姿勢習慣與肌力訓練相當關鍵。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才能讓身體慢慢找回舒適與穩定的狀態。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