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後,至今已歷時2年多,最近這一波Omicron BA.2的疫情,孩童罹病數比先前疫情更多,安南醫院兒科醫師宋玉蘭提醒,儘管18歲以下患者多以輕症為主,且通常能在2週內康復。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可見哮吼、熱性痙攣、橫紋肌溶解症甚至腦炎、腦水腫等發生率增加趨勢,其中重症孩童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
輕症轉重症有跡可循,留意4件事
宋玉蘭表示,雖然有文獻提及具潛在疾病因子的孩童有較高感染風險,但目前並無文獻提到可有效預防病童從輕症惡化為重症方法,因此臨床上只能觀察重症之前驅症狀如下:
- 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體溫大於攝氏39度並合併發冷或盜汗。
- 燒退後仍活力不佳、呼吸急促或胸悶胸痛。
- 持續嘔吐。
- 出現脫水現象,超過12小時無進食或解尿。
宋玉蘭強調,若出現意識不佳、抽搐、呼吸困難包含出現胸凹、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4%或以下、唇色發紫發白或四肢冰冷合併皮膚出現大理石斑及盜汗情況,都應緊急送醫。
孩子確診後6週內,注意MIS-C
宋玉蘭說明,部份孩童罹患新冠肺炎後,可能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MIS-C),外觀上類似川崎氏症:
- 重點觀察期:確診後第2~6週
- 連續發燒3天以上
- 眼睛:非化膿性結膜炎
- 皮疹
此症候群會波及多重器官,因此腸胃、肝、心臟及凝血功能都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發生休克比率可高達3~7成。宋玉蘭提醒,在罹患新冠肺炎後第2~6週,孩童若再出現持續發熱,合併頭暈、眼睛充血、皮膚紅疹、嘔吐、腹瀉或腹痛狀況時,千萬務必趕緊就醫。
孩童「長新冠」研究有限,仍須防疫3寶
宋玉蘭指出,感染COVID-19後,另一個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就是康復後的「長新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感染後3個月內,至少維持2個月以上,且無法用其他診斷所解釋的症狀,就是所謂的「長新冠」。
「長新冠」狀態症狀多達百種以上,臨床常見症狀為疲倦、呼吸喘、咳嗽、認知障礙等,目前對於孩童「長新冠」狀態的研究仍然有限,從目前研究報告顯示,大部分症狀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2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預防3寶仍為首要任務,所以戴口罩、勤洗手及疫苗接種,都是守護自身健康的不二法門。
原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為: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