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又稱為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全世界最常見癌症的第四位,而致命癌症的第二位,在台灣的發生率相當高,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肝癌在男性為第一位,在女性則為第三位。
肝癌致病的原因
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是最主要的肝癌高危險因子,其中最常見的是B及C型肝炎。由於台灣病毒性肝炎盛行率高,肝炎防治對肝癌之預防相當重要,這些病患應該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二、酗酒:酒精也可增加B及C型肝炎對肝臟之傷害。隨著國人飲酒量增加及飲酒習慣西化的影響,酒精性肝病日漸增加。
三、黃麴毒素也是另一個重要的致肝癌因子,黃麴毒素可高度致癌,其他毒素如化學污染及農藥殘存也都可能,環境及食品衛生的重要不可忽視。
臨床表現
肝癌大多數病人臨床上似乎都非常健康,並無早期徵兆或只是輕微的易倦怠、上腹部不舒服。在腫瘤未變大時是很少有疼痛症狀,有些大塊的腫瘤不會引起痛楚或其他症狀。肝癌後期時,當腫瘤變的很大,損害到肝臟功能。這時才有較顯著的症狀,如腹部右上方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眼睛和皮膚呈黃色(黃疸病)及腹部腫脹。
肝癌檢測
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無論患有肝硬化與否,均有罹患肝癌的高危險性,男性帶原者及有肝癌家族史的危險性更高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要有定期的肝癌檢驗計畫,這是很重要的。唯有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肝癌,並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適宜在二十歲至四十歲之間,便要及早肝炎治療(口服抗病毒藥及干擾素)以減少肝硬化、肝癌機會和開始作定期的肝癌檢驗,這個測試包括每三至六個月驗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的指數及肝臟超音波檢查(ultrasound)。
若患有肝硬化,我們建議病人要作更經常性的檢驗。生化方面有SGOT(AST),SGPT(ALT),Albumin, Total Bilirubin, Al-kaline phosphatase, γ-GT,血清中α/胎兒球蛋白(AFP)。其它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在肝炎標記的診斷上相當有幫助。
影像學方面的減查: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首推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僅方便、經濟且不會有痛苦,同時目前對小型肝癌(小於2公分)已有良好的診出率,是最佳的篩檢工具。其他尚有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描、血管攝影及肝切片等各種不同的方法。
肝癌的診斷指標
基本上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影像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三方面來診斷:
一、血清檢驗: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其中又以血清中的甲型胎兒蛋白最常見,可以作為檢驗肝癌的重要指標。正常人如果甲型胎兒蛋白值超過了這個上限,就要注意是否有肝癌發生的可能性。甲型胎兒蛋白值正常並不表示沒有肝癌,一般而言,85%左右大型肝癌甲型胎兒蛋白值會升高,但是三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大約只有三分之二的病患甲型胎兒蛋白值會升高。所以,甲型胎兒蛋白值正常並不能完全排除一定沒有肝癌,仍應參考腹部肝臟超音波掃描加以確定。
二、影像檢查:影像檢查包括腹部肝臟超音波掃描、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血管攝影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對於肝癌的診斷十分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彌補血清檢驗之不足。
1. 超音波掃描:超音波掃描是近年來篩檢及診斷肝癌最常使用的影像檢查工具,超音波以評估是否有侵入血管或膽管的現象,此外可以評估病患是否已有肝硬化的現象、是否有腹水。然而有時單純的超音波掃描無法正確分辨腫瘤的性質,所以往往還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加以確定。
2.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螺旋電腦斷層素描(triphasic spiral CT scan)對於肝臟腫瘤的性質可以提供進一步的訊息,如果在掃描時,發現動脈相顯影強度增加,而在靜脈相則減少,這是肝細胞癌的特徵,所以即使是細小的肝癌也可以檢驗出來。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也可以同時檢查肝臟以外之腹腔內大血管或淋巴結是否有受到肝癌侵犯,這對於肝癌的治療選擇有重大的影響。
3. 血管攝影:血管攝影因爲具有侵襲性,通常安排在最後檢查,病人接受這項檢查時程序比較繁複。
三、組織病理學檢查
血清檢驗和影像檢查都只能算是間接的證據,仍無法百分之百判定所看到的肝腫瘤是不是肝癌,診斷肝癌最直接的方式應當是組織病理學的診斷,此時便需要做肝臟腫瘤穿刺檢查,肝臟腫瘤穿刺檢查的目的是要得到一個正確的診斷及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方式。組織取得大部分經用穿刺取得,穿刺是在超音波引導下用細針直接刺入病患的肝臟腫瘤內採取組織切片。開刀則必須進行剖腹後再切取肝臟腫瘤組織。若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值異常升高(大於400ng/mL),配合其他影像檢查也顯示有肝癌時,則可考慮直接加以治療。但是如果臨床上診斷有疑慮時,便必須考慮穿刺切片以確定診斷。病患若是有腹水,或凝血功能異常時,因有出血的危險性就不適宜作切片檢查,少部分有造成腫瘤隨著穿刺路徑擴散的危險。
肝癌的治療
肝癌的治療,最理想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能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發現,手術切除及燒灼療法是最理想的選擇,醫師通常都會根據患者肝功能的好壞,腫瘤大小及位置、患者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況來決定:
1. 手術:肝癌治療則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術後一年之存活率約為百分之九十,五年存活率也高達百分之五十,對於可以接受手術切除患者,治療效果良好。
2. 肝臟移植:對於小型肝癌並肝功能不良而言,治療效果較好,對於大型肝癌的治療效果不佳,日後復發的機會很高。
3. 經皮高週波射頻燒灼術(RFA)在局部麻醉下,插入一根針到腫瘤中央,發出極高頻電波,將腫瘤加熱,使腫瘤凝固性壞死。隨著儀器與效能的改良,燒灼的範圍從直徑2公分至3.5公分。意味著在精準的超音波導引下配合熟練的操作技巧,可以有效地使電極針中心周圍的2至4公分左右的區域完全燒灼而無殘存的腫瘤細胞。另一方面,方便使用、可重複操作而且病患不需冒著麻醉與手術的風險是此術式的優點,也因此無怪乎若干學者將此射頻燒灼稱為內科手術。此術式特別是在操作複雜度、治療次數以及局部復發率方面總和起來比手術或純酒精注射等更有其日漸重要的角色。高週波射頻燒灼術適用於小型肝癌小型肝癌指的是腫瘤在3公分以下且數量小於3顆,如果腫瘤只有1顆,五公分以下也可以考慮,以往的報告顯示以射頻燒灼術治療小型肝癌的第一年的生存率為95%,第二年為88%,第三年為78%,第四年為68%,第五年為56%,而局部再發率及合併則小於5%,在肝癌治療上效果比栓塞治療及酒精注射治療優,甚至和開刀相當。
4. 酒精注射治療:利用一根細針插入癌腫處,注入純酒精,由於純酒精能使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變質,所以能造成肝癌細胞缺氧,進而壞死使腫瘤枯死。
5. 栓塞治療:利用血管攝影導管由股動脈插入上行到肝動脈,將營養肝腫瘤之肝動脈予以阻塞,使腫瘤因缺血產生壞死,因栓塞而變小或消失。
6. 化學治療:利用化學藥劑抑制腫瘤生長,或使用具抑制血管新生的藥劑如Thalidomide等減緩腫瘤生長及轉移之速度,使患者存活的時間增加一倍。
7. 3D放射線治療:利用三度空間立體定位系統將高劑量的放射線發射到腫瘤上,將癌細胞殺死。
8. 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是一個同時作用在腫瘤細胞及血管的雙標靶治療藥物於晚期肝癌,證實可顯著延長晚期肝癌病患的存活時間,為肝癌的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肝癌病人的照護
調適生活及工作,讓自己坦然面對治療,千萬不要過度依賴藥物。生活及工作步調可放慢一點,選擇各種休閒運動及娛樂使自己心情放鬆,飲食方面採均衡飲食。定期返診追蹤檢查及治療是很重要的。家人及親友應鼓勵患者生活作息儘量正常,家人也應儘量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若患者求生存的信心較好,對病情及治療之配合絕對有幫忙。當患者因病痛而情緒不安,儘可能與患者坦誠溝通,以愛心來幫助患者度過病痛,使創傷減至最輕。
結論
肝癌是台灣主要的致死腫瘤之一,可是早期並沒有症狀。雖然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最佳選擇,但是結果好壞,端賴發現時的腫瘤大小、個數以及是否有轉移。所以定期接受檢查,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因為小型肝癌在外科手術及高週波射頻燒灼術治療下成績非常好,而一旦發現肝癌,應該考慮積極接受治療,不要誤信偏方,以致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