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血壓導管治療

腎臟在血壓的調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大腦會透過交感神經下指令,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導致腎臟賀爾蒙分泌增加,提升鈉和水份的再吸收、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導管治療便是透過調控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

高血壓導管治療屬於微創治療,類似心導管手術,僅需從手或腳將導管放入血管,並給予低電量射頻,以降低兩側腎交感神經活性,手術時間約為一小時,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恢復快且併發症少,血壓控制可終日持續不間斷。

目前全球登錄研究長期追蹤2700多名患者,顯示經高血壓導管治療後,24小時平均血壓可降7至8毫米汞柱,門診血壓更可下降10到15毫米汞柱。門診血壓只要下降2毫米汞柱,即可降低10%的中風風險。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但高血壓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 水腫、乾咳、氣喘、頭暈,手腳冰冷、甚至勃起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患者用藥意願,臨床發現,僅四成高血壓病患能穩定服藥,

誰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

1.已使用三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但血壓仍不受控。
2.持續一個月血壓仍無法控制達目標值
3.無法按時服藥或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
4.高血壓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

馬偕醫院目前累積逾40例高血壓導管治療案例,八成以上患者術後血壓得到改善,特別是與腎臟相關造成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效果更佳。服用3種以上藥物、有中風、心肌梗塞或腎臟病使等高風險族群,或經常忘記服藥、藥物副作用多,或因懷孕等因素無法長期服藥等,可考慮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控制血壓,病患術後大多都能改善血壓控制情況,帶給高血壓患者新的希望。

服用3種以上藥物、有中風、心肌梗塞或腎臟病使等高風險族群,或經常忘記服藥、藥物副作用多,或因懷孕等因素無法長期服藥等,可考慮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控制血壓,病患術後大多都能改善血壓控制情況,帶給高血壓患者新的希望。

服用3種以上藥物、有中風、心肌梗塞或腎臟病使等高風險族群,或經常忘記服藥、藥物副作用多,或因懷孕等因素無法長期服藥等,可考慮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控制血壓,病患術後大多都能改善血壓控制情況,帶給高血壓患者新的希望。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