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登山負重 膝關節嚴重磨損行走困難
61歲的呂洪女士從年輕時就喜歡爬山,已征服過不少座百岳,卻也因多年來負重登山,三年前膝蓋開始疼痛,當時僅吃止痛藥勉強維持運動。而後雖改打較輕鬆的高爾夫球,但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運動的她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至每個月一次。沒想到三個月前,不只早上起床膝蓋感覺卡卡,疼痛感逐漸增強,連行走都有困難,至骨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重磨損導致疼痛。
收治呂洪女士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呂洪女士來就診之前,曾接受過PRP及玻尿酸治療,膝關節疼痛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後經朋友介紹前來診所,以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後,建議她進行左膝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不只術後兩小時即可下床走動,短暫休養過後復原良好,膝蓋活動比過去更靈活,在高爾夫球場上下坡或用力揮桿都不受影響,進而恢復一週打球兩次的頻率,揮桿成績大幅進步,讓她找回打球樂趣。
長期持續運動損耗膝關節 機器手臂置換重拾運動靈活度
吳濬哲醫師指出,膝關節退化不單是老年人專利,除了因老年退化、過度使用致使關節軟骨磨損,長時間持續的運動如登山、打高爾夫球或馬拉松,也都會造成膝關節損耗累積,進而產生膝蓋卡卡或疼痛等症狀。許多患者初期只靠吃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且對關節病變嚴重者無效,此時就會評估並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選擇上,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與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傷口大、復原期長及術後關節卡卡等問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人手臂及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需移除部分磨損關節,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破壞,縮短復原時間,術後當天就能行動自如。
已有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231位成功案例的吳濬哲醫師說,此手術還能保有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正常,即便是像高爾夫球這類膝蓋需要彎曲、承受較大旋轉力的運動,無論置換單膝或雙膝,術後要重拾球桿都沒有問題。
運動應量力而為適時休息 膝蓋疼痛卡卡盡早就醫診治
吳濬哲醫師提醒,為避免膝蓋承受過多負擔,平日應盡量減少損耗膝關節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或從事馬拉松等活動,若真的需要運動者,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搭配適時的休息才能保護膝關節。而一旦出現膝蓋疼痛、關節卡卡或無法行走的症狀,也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利及早治療,享受無拘束、自在的運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