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年輕人車禍失去生命之後

這幾天幾則新聞都緊緊地揪住了許多民眾的心:一名19歲女大生騎機車與轎車相撞,當場香消玉殞,而年輕轎車駕駛酒測值陽性;一名年輕貨車司機被不專心的砂石車司機追撞,夾死車內,失去了寶貴生命。

這是親朋好友多大的傷痛,而卻充斥在每一天的新聞裡。但不像其他疾病,這些交通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外傷,幾乎全部都是可以預防的;不管肇事原因是超速、酒駕、不專心還是違規,這些原可避免的事故,一年奪走台灣7千多條生命。然而社會大眾長久以來一直輕忽這問題。

「意外傷害──一個被輕忽的疾病」,這是1966年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調查報告,提醒全美民眾外傷的嚴重性。這份報告半世紀前提出的問題,卻仍是現今台灣亟待解決的。相對於癌症、心血管疾病,國家投入外傷資源最少,而外傷對社會的衝擊卻最嚴重!因為在年輕族群裡外傷是首要死因,損失的潛在壽命數最多,估計造成的青壯年殘障人數更可能每年數萬人,每個案例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都是我們國家沉重的負擔。

20年來,隨著醫療普及、傷害預防的宣導與醫護人員、警消救護人員的努力,全國意外事故傷害死亡率逐年下降,直到2010年的最低點,每年有6669人死亡;但又逐漸上升到了2015年的7206人。這樣多出來的500多人死亡,每一位都是可以挽回的寶貴生命。

輕外傷預防與醫療

台灣外傷醫學會期盼政府正視近幾年,「因為外傷科不是賺錢的科別,在醫管的強勢作為之下,台灣外傷醫療,因為醫院追求利潤求取生存而岌岌可危的現況」。乘客乘車時需綁上安全帶,可以因為沒有錢把安全帶拿掉嗎?面對外傷這殺手,台灣社會目前出現了幾個問題,包括: 

1.關於外傷預防的教育工作與資源太少,地方政府忽視自己對於減少外傷對社區傷害的責任,沒有提供最好的到院前緊急救護。2.沒有相關具體數據來知道有多少傷患,有多少不良的預後是因為現場急救不夠、交通管制不足、通訊不良、轉診治療延誤而造成。 

3.即使外傷是年輕人中最主要的死亡與殘障原因,中央政府缺乏對此議題長期的關注,也沒有長期針對外傷的流病研究與調查。4.醫療機構間沒有整合,來規劃如何提供迅速有效的傷患救治。對於偏遠地區,中央政府也未建立一個快速運送傷患的機制,如救護直升機,以至於偏鄉仍有極高的外傷死亡率。 

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汽機車廣告在強調高速騎乘的快感外,更該提醒民眾安全駕駛、遵守速限的重要;在酒類促銷廣告中,也應多呼籲喝酒不開車的觀念。外傷照護如同國防,集「急重難罕」之最,是進步國家的指標;更何況社會的災難應變資源,均奠基於此。懇請政府盡速認可「外傷專科醫師」專業,合作建立「分級整合、區域聯防」的外傷系統,將有限資源高效地運用在臨床照護、專業教育與傷害預防研究上,未來台灣一定能有個最佳的外傷照護體系,拯救更多民眾的生命。 

資料來源: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 簡立建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929/37796380/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