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詹建富專題報導】

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2010年平均每5分48秒就有1人被列入癌患名單。衛生署提醒,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醫師則提醒,不要因為自認年輕力壯,沒有不適,且抱持「不會那麼倒楣」的心態,就忽略癌症篩檢的重要性。

 

 
圖/聯合報提供

常有病人問:「沒有症狀為什麼要檢查?」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指出,大腸癌自2006年起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但民眾往往「覺得自己身體健康,沒有症狀」,沒有接受篩檢,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

同樣的,許多婦女也以為,「我自己摸乳房沒有硬塊,不用給醫師檢查」。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早期乳癌很難靠一般人的雙手觸摸得到,但有些婦女可能因沒有摸到硬塊,誤信自己健康無虞,沒有去做乳房攝影檢查,反而延誤了早期發現乳癌的良機。

張金堅表示,單靠乳房自我檢查,很難發現2公分以下腫瘤,等到乳房可以摸到明顯的硬塊,往往已經是二到三期了。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表示,除了民眾抱持著「沒有症狀,何必去檢查」的心理外,也有不少人以為「癌症是老人才得的病」,自認為年輕力壯,它不會找上門,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此外,很多人以為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包括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口腔癌,都可經由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不必諱疾忌醫。

衛生署也指出,發生率上升的大腸癌、乳癌、子宮體癌、攝護腺癌,其危險因子與狩獵型飲食及缺乏運動、老化有關。大腸癌與乳癌與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低纖飲食、肥胖、缺乏運動有關;子宮體癌與肥胖有關;攝護腺癌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

國民健康局建議,健康的生活型態,如維持理想的體重、規律運動、飲食高纖低脂少肉、多攝食蔬果、避免菸、酒、檳榔,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

衛生署自2010年起擴大提供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等4種癌症篩檢服務,符合對象民眾,應善用資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異常,把握黃金就醫時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