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工作壓力相當大,尤其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常需面對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肩負著更大的工作壓力。但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集結了許多胸腔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專科醫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參與學會運作一同努力提升台灣的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手術的醫療品質、並促進國內外治療經驗的交流與經驗的傳承。
提供交流平台分享經驗 盼與國際接軌提昇知識與技術
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多年來致力於四大發展方向。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秘書長林致源醫師說明,第一,就是提供一個「交流平台」,希望平時多忙於臨床工作的醫師們透過學會這個交流平台,可以充分地做經驗的分享與臨床知識的交流。
除了國內醫師的交流外,林致源秘書長提到,學會也一直保持與國際的接軌,除了主辦亞洲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也利用每年年會的機會邀請國外專家來分享經驗,目前也希望能爭取承辦2029年的亞洲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透過國際交流讓國內醫師的知識、技術等各方面都能跟上國際腳步,並讓台灣醫療水準更加提昇。
致力於教育與傳承 辦理教育課程、模擬手術訓練等
第二,則是「教育與傳承」。林致源秘書長表示,學會一直持續辦理相關教育課程,希望能將學會內資深老師們的經驗傳授給新一代的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並讓這些經驗能一直傳承下去。
而在外科手術訓練的部分,相較以往師徒制或從臨床直接學習的訓練模式,這幾年已漸漸走向模擬手術訓練。在這方面林致源秘書長分享,胸心外學會每年都會辦理2次模擬手術訓練營由資深醫師來實際教導手術技巧,另外也與花蓮慈濟大學合辦無語良師的外科手術模擬訓練營來增加年輕醫師的手術臨場感、提升信心,期盼讓較資淺的醫師親自執刀時較有信心,這方面學會也會持續再做精進,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輕醫師加入胸腔外科及心臟血管外科專科的訓練。
協助與配合政府政策 「健康台灣」與學會宗旨相同
另外,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也一直致力配合政府政策的推動與協助,林致源秘書長提到,像是「專科醫師認證」,主要是由衛福部委託學會進行辦理,還有在健保給付的部分,不管是新的衛材、新的手術方法等,需要學會提供專業意見時,學會也都會配合協助,這也是多年來學會一直在努力的第三個方向。
現在,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的願景,林致源秘書長表示,目前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推行的11項重大工作和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平時在做的工作有很多雷同之處,像是加強醫療資源與專業的發展、提升醫療品質及病人照護、促進全民健康、減少重大疾病負擔等,都跟學會一直努力的宗旨相同。
林致源秘書長認為,健康台灣的政策對於提昇國家整體醫療的品質及醫療照護的水準都將有長遠且正向的影響,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未來將全力配合政策推展,為台灣的健康產業、醫療環境的優化以及重症醫療照護能量的強化等,來盡學會的力量,改善全民的健康福祉。
學會致力爭取、優化環境 「五大皆空」如何因應?
而第四就是「爭取會員福利」,林致源秘書長表示,優化執業環境是學會相當重要的任務,以健保點數給付為例,胸腔外科及心臟血管外科等重症科別都需診治重症患者,健保給付點數是否能有相對比例的提高是學會一直努力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的重點之一。
不過,近年來臨床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五大科缺乏年輕醫師投入,有「五大皆空」的情形。林致源秘書長坦言,這樣的情況要在短時間內逆轉其實不容易。
外科醫師不只要動腦思考,還要自己動手執行手術,不論是體力、腦力都是很大的考驗,工作壓力相較其他專科也比較沈重,但林致源秘書長認為,執行外科手術雖然有辛苦的一面但卻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事,尤其當急重症患者經由自己的手術治療及醫療團隊的照顧後能慢慢恢復健康,甚至能回歸正常生活,對外科醫師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
林致源秘書長相信,還是有部份的年輕醫師有救苦扶傷的使命感願意加入急重症病患的照護,學會也將持續努力與政府合作來建構友善的職場環境跟醫療場域,使年輕醫師願意投入胸腔外科及心臟血管外科並將此作為自己的終身志業,而友善職場當然包含薪資報酬、休假、工作環境等,這些條件的配合對於建構好的重症醫療環境也非常重要,這部分也是學會成立的重要宗旨之一,學會將會盡全力為提升急重症病患的醫療照護品質不斷努力。
同時,林致源秘書長表示,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也會持續透過舉辦研討會來增加經驗交流、模擬手術訓練營、手術影片教學等方式,讓前輩們的經驗在五大皆空的情況下也能傳承下去並不斷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