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來,衛福部、醫界與各相關單位持續致力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衛教宣導的推動,民眾得以對此疾病提升認知,然而,仍有許多人暴露在風險之中而不知其危險。資深演員譚艾珍今年受邀擔任睡眠呼吸中止症衛教大使,以切身經歷提醒大眾,她說,以前未意識到打呼是一種「症狀」而非「習慣」,沒想到僅一個午睡的時間,與丈夫就此天人永隔。所幸現在有許多篩檢可有效幫助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這樣的憾事一再發生。
及早介入睡眠呼吸中止問題 從「脖圍358」下手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李信謙醫師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多半是因入睡後上呼吸道軟組織鬆弛、塌陷而造成氣管受阻,導致患者呼吸間歇性停止,不僅睡眠品質易受影響,也可能因身體缺氧引發心血管、腦血管等多種共病。
要提高對OSA的警覺進而降低其危險性,李信謙主席建議,第一步可從「量脖圍」開始。脖圍作為OSA一項重要指標,其粗細與呼吸道內徑大小直接相關,脖圍越寬就代表氣管越狹窄,更易導致睡眠呼吸中止情形。目前國際上多以「女性脖圍超過35公分、男性脖圍超過38公分」作標準,李信謙主席提醒,若脖圍超標,尤其是伴有肥胖、打鼾或夜間頻尿症狀的民眾,建議儘速向醫師諮詢,安排進一步檢查。
合併胃食道逆流 加重OSA症狀
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指出,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男性過半有OSA中高風險,不僅如此,其中逾半數觀察到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現象。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解釋,當OSA患者睡眠呼吸中止時,會因吸不到空氣而更加用力呼吸,導致胸腔形成極大負壓,並讓胃跟食道中的「閘門」無法關緊進而引發胃食道逆流;而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能在睡眠時因胃酸逆流刺激到食道迷走神經,造成上呼吸道充血腫脹而加重OSA症狀。
劉文德主任分享,自己從小就受慢性鼻炎、鼻竇炎問題所擾,再加上因工作忙碌、活動量不足導致體重過重,當時就有非常典型且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經過妥善的治療以及體重控制,從過去90公斤成功減重到現在65公斤,不僅上述問題幾乎全部消失,也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連原先的胃食道逆流問題都獲得良好的改善。
OSA久治不癒? 良好醫病溝通診斷有無胃食道逆流
OSA治療並不單一,有時經過長時間治療症狀仍未獲改善,即要與主治醫師進行良好溝通,讓醫師全面完整評估後「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治療效果。而許多患者在評估時,會認為自己沒有火燒心、胸悶等症狀,就代表沒有胃食道逆流問題,林口長庚醫院鼾症睡眠外科李學禹教授提醒,胃食道逆流症狀多,當出現咽喉異物感、慢性咳嗽、容易嗆到等現象,都可能是咽喉胃酸逆流的表現,連帶影響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