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統計,絕大多數發生結石的部位是腎臟,稱為「腎結石」,如結石跟著泌尿系統開始往下走,到輸尿管就稱為「輸尿管結石」,到膀胱就是「膀胱結石」。由此可以知道,當結石較小時,是有機會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體外,甚至不需接受治療就可痊癒。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結石能不能自行排出的關鍵,主要是在其大小與位置,若結石在0.5公分以下,呈細長形且表面不滑,就比較容易被排出;但如果結石大於0.5公分左右,且呈不規則形狀,就很可能會卡在輸尿管而引發一系列的症狀。早期對於結石的治療,主要是靠藥物、點滴及要求患者大量飲水,藉此讓結石自然排出。這樣的治療對於患者來說,無疑是種冒險與痛苦,假使結石體積較大而療程較長時,患者必須忍受結石帶來的絞痛、尿路阻塞等狀況,還可能因此造成腎功能損傷,而若不考慮藥物治療,就唯有手術開刀一途。
需手術治療的狀況
不過,現今在體外震波碎石機與泌尿道內視鏡的長足發展下,以徹底改變結石患者治療的途徑,約70%的患者,可用體外震波碎石機擊碎結石,25%患者則可以內視鏡治療,僅有5%的病患,才需用傳統開刀來取出石頭。
周固指出,患者因為絞痛、血尿等狀況來求診時,醫師會先以影像檢查來確定結石的位置與大小。臨床觀察上由於多數患者的石頭較偏小,治療上會建議患者每天喝水超過3000c.c.,排尿量維持在2000c.c.以上,有9成的患者可藉由排尿順便將石頭排放出去。不過若有以下情形,醫師就會考慮以手術治療的方式處理:
1 結石造成尿路阻塞,並出現腎臟水腫,影響腎功能。
2 合併持續性的尿路阻塞。
3 合併嚴重的血尿。
4 腎絞痛而藥物治療無效。
5 石頭大於0.8公分,且呈不規則狀。
消除結石治療法
結石的體積並不是決定治療方式的唯一要素,同時還要看位置、成分及併發症,再安排最合適的治療。
體外震波碎石術
◎治療方式:利用3D定位,以電震波經過水與身體的傳導,對結石產生壓力後,造成結石崩解成細小碎粒。小碎石最後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治療建議:腎臟結石小於2公分、阻塞不嚴重或腎臟積水狀況輕微的輸尿管結石等,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理想患者。但若腎臟出口已阻塞、結石大於2公分、鹿角狀結石等的患者,使用效果則不佳。懷孕婦女禁止使用。
內視鏡→經皮腎截石術
◎治療方式:先在腰部放入一根引流管,在X光或超音波定位下,利用內視鏡順著管子進到腎臟結石所在處後,再選擇使用雷射碎石機、超音波碎石機、水震波碎石機等儀器,將石頭擊碎,或用夾子、碎石鉗取出石頭。
◎治療建議:
1 腎結石大於2公分的患者,應先使用經皮腎截石術,將大石頭擊碎後取出,若仍有殘留的小石頭,再輔以體外震波碎石機,合併治療。
2 上段輸尿管結石者,利用經皮腎截石術,將內視鏡經過皮膚到輸尿管治療。
3 膀胱結石的石頭通常較大、較圓,建議使用經皮腎截石術方式,以水震波碎石等儀器將石頭擊碎。
內視鏡→輸尿管鏡碎石術
◎治療方式:將輸尿管鏡進到結石處後,以氣動式、雷射或超音波等各類碎石機來擊碎石頭。
◎治療建議:中段或下段輸尿管結石者因腎臟阻塞嚴重,可考慮使用。
內視鏡→尿道鏡碎石術
◎治療方式:尿道結石通常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的結石掉下來卡住的石頭,將尿道鏡深入狹窄的尿道後直接取出石頭,或用碎石機擊碎石頭。
◎治療建議:因常合併有其他疾病發生,應同時治療其他疾病,以確實改善結石問題。
手術治療
◎治療方式:外科手術將腎盂或腎臟切開後,取出石頭。
◎治療建議:石頭大於2.5公分或鹿角結石且使用其他方式都無效時,才以手術處理。
避免復發的飲食原則
尿路結石的復發率相當高,若患者治療後沒有做好預防工作,根據臨床統計,10年內的復發機率有5成以上。書田診所營養師林容安表示,結石的生成除了因遺傳或疾病造成之外,個人生活習慣與飲食,還是占了多數原因。
因此,若想要預防結石發生或是避免復發,改善生活與飲食是必需的。
1 水分充足:
每天攝取超過2000c.c.的液體(至少1000c.c.要來自於白開水),是預防尿路結石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一項。林容安指出,水分能稀釋尿液中的溶質,避免高濃度的尿酸、草酸、胱胺酸等物質,因為飽和而結晶,演變為結石。另外,當有結晶形成時,若有充足的尿液,也可以沖洗掉任何形式的結晶,預防結石產生。炎熱夏天或運動過後的排汗量大,建議至少要再額外補充300~500c.c.水分。
2 維持適量的排尿:
每天排尿量應該保持在2000c.c.左右,約1~2小時就要去上一次廁所。
3 減少動物性蛋白質攝取:
動物性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的過程中,會使尿液中鈣離子及尿酸增加,並減少檸檬酸的濃度,增進結石的發生。臨床研究中發現男性結石的患者大於女性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肉或海鮮吃得比較多,建議每天肉類的攝取量控制在一個手掌內的量,減少結石危險因子。
4 適量鈣質攝取:
《美國泌尿科醫學會會刊》指出,鈣質攝取不足的飲食,會增加鈣結石形成的機會,確保飲食中有適量的鈣質,反而有預防效果。這是因為食物中的鈣質過低時,會使小腸吸收草酸量上升,造成尿液中草酸濃度上升,只要草酸濃度過高,就容易形成草酸鈣結晶,而累積成結石。林容安建議一天2~3杯240c.c.的牛奶或優酪乳,就足夠一天所需的鈣質含量。
5 減少高草酸含量食物的攝取:
在台灣絕大多數的結石患者屬於「草酸鈣結石」,因此,菠菜、甘藍類蔬菜、芹菜、草莓、葡萄、核桃、花生、巧克力、可樂等食物,應適量減少比例。
6 避免高鹽飲食:
鈉會抑制腎小管對鈣的再吸收,因此,必須限制鈉鹽的攝取量,包括火腿、香腸、泡菜等加工醃漬類都屬於高鹽食物,應盡量避免,鹽巴每天攝取量應維持在1茶匙以下。
7 增加檸檬酸鹽含量:
哈佛大學公衛系統計,葷食者罹患結石的比率比素食者多出三分之一,原因可能是素食者經常食用的高鉀食物,讓尿液中的檸檬酸鹽含量增加,降低結石發生率。建議多吃富含檸檬酸鹽的檸檬、黑醋栗、蔓越莓等水果,或是鉀含量高的胡蘿蔔、芹菜、大番茄、莧菜、柳丁、哈密瓜、木瓜。
8 留意維生素C補充劑量:
過量( > 2,000毫克)的維生素C,會促使草酸增加,因此,每天維生素C的補充不要超過2000毫克(2公克)。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2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常春月刊352期;文/連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