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還以為睡眠只是休息充電,但隱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正在悄悄威脅你的健康。不僅會提高死亡率,還可能引發失智、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根據科林睡得美 居家睡眠檢測數據則顯示,超過六成受測民眾屬於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讓這項疾病的預防和診治成為民眾健康管理中的重要課題。
呼應2025世界睡眠日主題「Make Sleep Health a Priority」(睡眠優先,健康每一天!),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與科林睡得美共同啟動「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料調查計畫」,除替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累積臨床數據外,更提升民眾健康意識,向死亡、失智風險說不。
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缺氧 小心死亡、失智、中風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是睡眠時因上呼吸道狹窄導致呼吸氣流減少或中止,進一步導致缺氧以及睡眠品質變差,常見的症狀有:輕微打鼾、嚴重打鼾並間歇性呼吸中止、早上感到頭痛、睡醒後仍覺疲累、日間嗜睡、性機能減退、夜間頻尿及喘不過氣、口乾等。長久放任不治療,則會產生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心律不整、血糖代謝異常、憂鬱症等疾病,也會增加腦部失智的風險。目前研究顯示成年人中約有9.38%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以保守估計來看,台灣約40萬人以上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大多數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來。
根據2024年最新期刊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率2.5倍,儼然成為民眾死因的隱形殺手之一。臺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醫師表示,身體充足的氧氣可維持各器官組織正常運作,正常血氧濃度應維持在95%以上,低於92%則需立即送醫,但臨床上卻常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血氧低於此數值卻毫無警覺。而身體缺氧的警訊並非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才有,縱使是輕症患者仍有94.3%的缺氧危機。對此,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莊立邦醫師特別提醒,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常使民眾深陷缺氧危機中而不自知,小心失智、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找上門。
累積臨床治療資料 推動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料調查計畫
據科林睡得美多年居家檢測所累積的數據發現,經由醫師轉介進行居家睡眠檢測的民眾中,有超過六成爲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重度患者,但民眾可能只感受到白天精神不濟、頭痛,夜晚打呼、淺眠等症狀,並未與身體缺氧、重大疾病等連結,顯見國人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認識和健康意識仍有提升空間。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分享,臨床上曾見過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血氧竟然低於50%,長期處於低血氧狀態,對健康傷害將難以想像,若引發中風、失智等嚴重疾病,更可能造成家庭經濟嚴重負擔。
有鑒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正隱形地造成身體危害,但國人卻還沒有清楚認識,導致台灣缺乏一份正式的臨床資料庫。2025年世界睡眠日主題為「Make Sleep Health a Priority」,呼籲民眾重視睡眠健康,因此,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與科林睡得美共同啟動「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料調查計畫」,透過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計畫,科林睡得美捐助新台幣100萬元,支持該計劃累積國人臨床資料,確保研究符合科學、法規與倫理標準,提升國人對睡眠健康的重視,及早預防和治療潛在疾病。
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檢測
李信謙醫師提醒,不僅是年長者和肥胖族群, 50歲以下的青壯年也有風險。若出現打鼾、日間莫名感到疲倦、睡覺時呼吸暫停等症狀,建議儘快就醫或進行睡眠評估。科林營運資深總監陳俊旭表示,公司長期推廣睡眠健康教育,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提供更多便利性,幫助民眾提升健康意識,同時累積更完善的臨床資料,為推動睡眠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