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雖然離開台灣了,不過國內本土類鼻疽疫情還在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國內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病例分佈以高雄市為多。其中有3例已經死亡,甚至有個案發病後0天就不幸病逝。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此次類鼻疽疫情的個案數比先前颱風來得高,不過還沒有超出2005年海棠颱風的42例紀錄,但是目前凱米颱風過境還未滿1個月,後續還要再觀察,不排除可能會超過海棠颱風的紀錄。
上週本土類鼻疽+19例 高雄市個案最多
疾管署8月13日公布,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分別為高雄市15例、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例。羅一鈞發言人指出,此次類鼻疽病例的縣市分布與以往不同,過去颱風後的類鼻疽疫情往往較集中在部分縣市,如:二仁溪流域或高雄左營楠梓地區等,但此次是從中部開始,台中、台南、高雄、嘉義縣等都已有案例發生。
類鼻疽已造成3人死亡 有個案發病後0天就病逝
凱米颱風後國內已經累計3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有3人死亡,4人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提到,這3名死亡個案,是在發病後0-15天內死亡,其中只有1例有汙水或土壤接觸史。
第一例死亡個案為54歲女性,個案本身有血液系統方面的慢性病史,7月30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先至一般診所就醫治療,但症狀持續,3天後症狀加劇出現心悸、冒冷汗、四肢發紺等情形而緊急就醫,到院後已休克、呼吸衰竭,插管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但症狀仍持續惡化在隔日不幸病逝。
第二例死亡個案為89歲女性,發病後0天死亡。個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的過去病史,長期臥床需要他人照護,7月29日照顧者發現個案有呼吸急促、血氧偏低的情形,送往醫院就醫,但到院後已經沒有生命徵象,急救後仍未恢復宣告死亡,進行微生物學檢驗發現血液中有類鼻疽菌,因此通報。
第三例死亡個案為65歲男性,是三例死亡個案中唯一有汙水或土壤接觸史的個案。個案有糖尿病病史,在7月底時出現發燒、嗜睡等情形,症狀持續進展,隔2天後前往醫院就醫,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雙下側肺炎,且呼吸急促,收住院治療不過症狀仍持續惡化,住院10天左右仍不幸病逝。
預估類鼻疽疫情高峰已過 但仍會有晚發個案應注意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所引起的疾病,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
羅一鈞發言人表示,從過去颱風後類鼻疽疫情的經驗分析來看,大概颱風後9天是通報跟發病的高峰,現在已經進入颱風後第3個禮拜,預估最高點已過,這週開始通報數會往下降,但這段期間仍可能會有較晚發病或晚就醫的個案出現出現,特別提醒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應注意有無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