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統計去(112)年全國兒少通報事件突破12萬件次,相較111年約成長2成,其中屬兒少遭家長不當對待事件成長了7%,主要類型為身體不當對待,被害兒少年齡以國小學童增加最多、其次則為6歲以下之幼童,顯示去年兒少保護案件增長最多的類型是國小以下兒童遭家長體罰、不當管教。
曾體罰孩子的家長8成視為權利 3成認為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扶基金會2023年《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調查》發現,遭體罰學齡兒少多為「小學生」,並有逾三成(31.3%)未被告知原因,近八成(76.4%)認為傷害身心。2024年再進行《父母對教養的看法調查》,發現有兩成家長(21.1%)近一個月曾體罰孩子(表1-4);進一步了解,曾體罰孩子的家長中逾八成認為「體罰是一種可接受的教養方式」(88.2%)、「父母有權利體罰孩子」(84.2%),逾三成認為「體罰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32.6%),教養觀點存在風險因子高;而保護因子中,這些家長雖有「體罰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60.1%)、「體罰會對親子關係造成負向影響」(42.3%)、「體罰是一種暴力行為」(36.9%)等觀點,但在教養現場能否適性拿捏,特別是在「第一線」面對的是未成年、無助的孩子們,更讓人憂心!
體罰對親子負面影響 比大人想像更嚴重
進一步對兩個年度的教養看法調查作比較發現,「體罰後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在兒少與家長感受上的百分比差距甚大,包括「擔心不被父母接納」(24.1%)、「減少與父母溝通」(30.7%)、「不願向父母分享心事」(33.3%)、甚至「無法自在的接近父母」(44.2%)的感受差距最多,顯見體罰對親子關係帶來的是負面影響,更與家長管教原意背道而馳!
引入ACT安全養育孩子課程 教導合適的教養技巧
為幫助服務家庭,家扶計畫性推動親職教育方案,促進家長正向教養、提升保護因子。小捷的媽媽因教養及照護長照家屬等壓力,曾以體罰管教,家扶社工在育兒路上陪伴支持家長,將ACT安全養育孩子課程服務引入,並追蹤反饋所帶來的改變,幫助家長持續合適的教養技巧。
媽媽分享:「以前希望讓孩子快點聽話,曾急用體罰,回想起來孩子恐懼的表情,讓我又心疼又挫折;現在學到的技巧,如用「回應」取代「反應」,理性地和小孩溝通,母女關係也更親密,小捷還說喜歡現在的媽媽呢!」。
教養觀點風險因子高 提升保護因子防憾事
家扶基金會周大堯執行長指出,由於兒少保護案件的施虐者因素,最多為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及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而教養這條路非常漫長,更需要提升保護因子、降低風險因子,才能避免虐童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