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病飲食用藥眉角多 再生不良性貧血當心交互作用

根據國外治療準則,若一線用藥3個月後療效不彰,建議追加或轉換TPO-RA藥物

根據國外治療準則,若一線用藥3個月後療效不彰,建議追加或轉換TPO-RA藥物

根據最新國健署調查,高達9成國人的鈣攝取量不足,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然而,在日前的專訪中,台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提醒,特定患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在補充含鈣食品時需謹慎,以免與治療藥物發生不良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治療效果。

血球數量不足 容易貧血、感染和出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屬於一種罕見的骨髓衰竭疾病,會出現貧血、易疲勞、易感染、不易止血等症狀,由於造血系統出問題,其臨床表徵不僅為貧血,還包括多種血球數量的下降。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百萬分之5-6的人口罹患此病,其中以年長者和兒童為主。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

該病的症狀包括:

  • 缺乏紅血球: 貧血、臉色蒼白、心跳過快、倦怠、容易疲累
  • 缺乏白血球: 容易感染
  • 缺乏血小板: 出血點、容易瘀青及不易止血

骨髓移植可治本 TPO-RA(血小板生成劑)也是重要的治療選擇

王建得醫師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依病人年齡決定治療方式:

  • 對於年輕患者或病情嚴重者,建議儘早考慮骨髓移植。然而,由於相合的骨髓捐贈者不易尋找,免疫抑制療法成為另一可行的選擇;對於缺乏血紅素的患者,輸血雖然能緩解症狀,但治本的方法還是骨髓移植。
  • 對於年長患者,找到相合的骨髓捐贈者難度增加,因此國外治療準則推薦使用免疫抑制療法當作第一線治療。雖然免疫抑制劑有助於治療,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第一線治療中,若傳統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彰,TPO-RA(血小板生成劑)成為重要的治療選擇。

TPO-RA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 是一種血小板生成素受體促動劑,可促進血小板的產生。根據國外治療準則,若一線用藥3個月後療效不彰,建議追加或轉換TPO-RA藥物。我國健保也支持患者,若一線用藥效果不彰,可申請健保給付二線TPO-RA治療。此藥物有口服和皮下注射兩種劑型,可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且兩者的作用機轉和副作用不盡相同,臨床上互轉仍然有效,例如:若口服治療效果不理想,或是有頭痛副作用時,可轉換成使用皮下針劑。

  • 口服特色: 吞服方便,但須空腹服藥並注意飲食與生活型態,與「金字邊」保健食品或含鈣食物錯開服用,以免陽離子影響藥效,同時需要持續追蹤肝功能。
  • 針劑優勢: 每週只需注射1次,治療方式相對簡便,也不須注意空腹服藥與肝功能限制。為長期控制病情,建議可由醫生和病人共同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無法想吃就吃 當心藥物交互作用

「為何我都有治療卻成效不彰?」王建得醫師表示,患者生病已經很辛苦了,如需配合服藥空腹限制,無法想吃宵夜就吃,造成生活時間安排與心理上的負擔。尤其是年長者,由於共病情況複雜,因保健需求可能補充牛奶及許多「金字邊」保健食品如:鈣、鋅、鎂、鐵等陽離子產品,皆會影響口服藥療效。需要更加注意這些食物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故提醒患者在選擇治療藥物時應留意這些因素,才能將治療效果最大化。

動不動就出血 TPO-RA治療終於止血

一位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因為容易出血,一檢查竟發現血小板數量低下,出血症狀相當嚴重!每週都要輸血才能減輕出血,生活與治療相當辛苦。然而,骨髓移植配對困難以及第一線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故尋求TPO-RA治療,在3個月積極治療後成功止血,血球數量逐漸回升。在疫情解封後,患者終於能夠重拾正常生活,這也讓醫師深感欣慰。

最後,王建得醫師呼籲再生不良性貧血病人要保持規律的生活,注重健康飲食,減少感染風險,避免劇烈運動和避免進入擁擠的公共場所。總之,無論是否能找到相合的骨髓移植,病人都有機會透過藥物治療和日常保養找回健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