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主動脈狹窄別放棄治療! 微創手術併發機率低

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

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

臺中榮總心臟內科鄭諭聰醫師門診建議手術治療,一勞永逸。然而近四年來,只要天氣一變、心頭一揪,反覆喘、悶症狀就來襲,已經往返中榮急診數次。近年來,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由家人送至本院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

主動脈瓣膜狹窄 不治療存活率低

臺中榮總心臟內科鄭諭聰醫師表示,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主動脈瓣膜狹窄,人體的血液的大門打不開,血液無法正常打出去,心臟需要更費力使血液通過狹窄的瓣膜開口,長時間下來會造成心臟衰竭、猝死等嚴重症狀;根據統計,如果患者從發生症狀後都未治療,約只有5年存活期。

半數主動脈狹窄 因年紀使瓣膜鈣化產生

國內超過一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多因為年長而導致瓣膜鈣化所形成,在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盛行率約4%。鄭諭聰醫師指出,傳統手術方式必須鋸開胸骨,且手術時間長,術後復原時間也長,許多老人家不願意、手術醫師也覺得病人年紀大、風險高,不適合手術,最後許多病人只能在反覆承受著悶、喘、疲累等心臟衰竭的不適症狀,往返醫院中渡過餘生。

傳統開胸風險大 微創治療安全性較高

考量病人本身生理因素及多項共病會導致手術風險過高,而不適合接受傳統瓣膜置換手術,另一個治療方法是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鄭諭聰醫師說明,這項新技術較以往傳統的開胸手術安全,併發率及死亡率亦相對地較低,對於年紀較大的長者更為適合;同時,對於不適合或排斥外科手術的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病人,經皮導管植入人工生物瓣膜有望成為替代內科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