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惡化快、易擴散、易復發,是一種惡性程度相當高的肺癌類型,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進入擴散期無法透過手術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表示,在過去由於小細胞肺癌的藥物治療選擇不多,即使治療後剛開始有不錯的效果,但有效時間並不長,很容易又復發,這都是小細胞肺癌治療棘手之處。
不過,免疫治療的出現後讓小細胞肺癌患者多了一絲希望,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可讓患者存活期延長。在今年(2025)年起健保給付又新增了另一種免疫藥物治療,洪仁宇主任認為,這讓小細胞肺癌患者多了一項新的治療選擇,也讓醫師在化療藥物的搭配使用上多了一點彈性。
小細胞肺癌過去治療選擇不多 現在有哪些新藥可用?
小細胞肺癌可分為「侷限期」、「擴散期」。洪仁宇主任表示,咳嗽、有痰、體重減輕、咳血等都是小細胞肺癌患者可能會有的症狀,它癌細胞長得很快,而且容易轉移到骨頭、腦部等地方,通常患者發現時大多已是較晚期的狀態。
洪仁宇主任表示,在臨床上過去治療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如果再早一點發現的話可以接受化療合併放射線治療,不過患者還是有復發風險存在。
但治療不斷進步,現在擴散期小細胞肺癌也有新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用,洪仁宇主任提到,像近期免疫療法合併化學治療使用,讓部分患者可以獲得更久的疾病控制時間,雖然還是會復發、存活時間平均下來也沒有延長很多,在小細胞肺癌還沒有特別有效治療的情況下,對患者來說其實已是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與希望。
兩種免疫藥物納入健保 增加治療選擇與彈性
為了幫助患者爭取存活的機會,健保署也將免疫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在今年2月起更給付另一款免疫藥物於無腦部或脊椎轉移的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線治療使用。洪仁宇主任分享,過去曾有位67歲男性患者,在3、4年前因胸痛、咳嗽問題檢查發現自己罹患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這款免疫藥物合併化學治療長達2年的時間,效果相當不錯也沒有太大的副作用。
而且今年新納入健保給付的免疫藥物,可搭配使用的化療藥多了一種,洪仁宇主任表示,這種化療藥副作用較大,但效果也會比較好一點,對於講求療效的醫師來說可以選擇它來做搭配使用,治療彈性會大一些,不過這還是要依病人的需求去做選擇,像患者若年紀較大就會比較擔心副作用的部分,醫師如果不希望在增加效果的前提下又去增加化療的副作用,這時就不一定會選擇治療彈性比較高的這款免疫藥物去做治療。
治療困境是否有改善? 還有哪些可努力的空間?
現在有越來越多藥物出現,可以幫助患者延長存活期,不過洪仁宇主任認為,雖然今年有新的免疫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但這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困境僅有部份改善,因為第一線治療藥物最後還是有可能出現抗藥性,需要有第二線、第三線藥物使用,近年來醫學發展快速,第二線、第三線藥物在國外已有很多證明確實有幫助,其中也有一款第二線藥物已經進入台灣,但健保尚未給付。
洪仁宇主任表示,期待未來新藥上市後,健保署可以盡快同意給付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同時也提醒民眾,小細胞肺癌主要與抽菸有關,「老菸槍」若是符合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條件可每2年定期檢查1次,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