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季高溫潮濕,不論是辦公室還是住家,開冷氣已成日常。但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身體無法即時調適,就容易出現俗稱「冷氣病」的不適反應。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芳香精油理療師的賴睿昕中醫師指出,「冷氣病」常發生於身體從大熱環境突然進入低溫冷氣房時,導致血管神經不自主收縮,引發一連串不舒服的症狀。
輕微的冷氣病可能讓人覺得精神不濟、體溫微熱,這是因為戶外曬太陽後身體溫度升高,本應透過排汗幫助散熱,但一進冷氣房,毛孔瞬間收縮,導致體內熱氣無法排出,就會出現「明明量體溫正常卻覺得發燒」的疲憊感,嚴重時甚至會頭痛、頭暈或肩頸僵硬。
夏至吃薑不是搞錯?中醫解釋古老智慧
老一輩常說「冬至蘿蔔,夏至薑」,乍聽之下好像搞錯了:冬天冷,應該吃薑驅寒;夏天熱,難道不該吃清涼的蘿蔔退火嗎?
賴睿昕醫師解釋,這其實是一種平衡觀念。冬天人們進補多、吃熱食多,體內燥熱,因此吃蘿蔔可清熱降火;夏天雖天氣熱,但因吃太多西瓜、冬瓜等寒涼瓜果,反而容易造成體內積寒,所以要用溫熱的薑來去寒。
經常出入冷氣房,或長時間待在冷氣環境的人,可適量喝薑茶幫助驅寒。只需兩片薑,加300c.c.熱水悶泡,一天喝1-2杯即可。不過要提醒,若出現喉嚨痛、咳嗽等「熱感冒」症狀時,則不宜飲用,避免加重病情。
喝薑茶之外 刮痧也能幫助散熱解毒
除了喝薑茶,賴睿昕醫師也推薦刮痧來幫助身體排出積熱。在中醫觀點中,刮痧可促進皮下微血管擴張,將體內的熱與毒素釋放出來;從西醫角度來看,體熱等於是發炎反應,透過刮痧能減緩紅腫熱痛的發炎表現。
刮痧時不需要過度用力,也不必追求出痧量或發黑,只要有痧點浮現,就代表已經達到效果。
預防冷氣病 中醫師建議日常5招保護身體
要避免冷氣病上身,日常生活中也能做些小調整:
- 進冷氣房先戴口罩:先戴口罩5分鐘適應溫度,再取下。
- 穿薄長袖或圍巾:減少身體暴露、避免著涼。
- 放杯水維持濕度:在冷氣房放一杯水,減少空氣乾燥。
- 適度保濕與眨眼:擦乳液、常眨眼,預防皮膚與眼睛乾燥。
- 清潔冷氣設備:定期清洗濾網與排水管,避免過敏原累積,並避免風口直吹頭部。
頭暈、疲倦怎麼辦?芳療中醫師推薦這4種精油
針對冷氣病常見的頭暈、腦脹與疲勞,賴睿昕中醫師也分享了一組適合「擴香、吸嗅或熱敷」使用的精油配方,有助提神醒腦、放鬆神經、改善氣悶不適:
使用方式建議:
- 擴香:將精油滴入水氧機/擴香儀,幫助舒緩不適、淨化空氣。
- 吸嗅瓶:將配方精油按比例調入10ml吸嗅瓶,隨身攜帶,頭暈時嗅聞幾口,即可緩解。
- 溫熱敷:滴入熱水後浸濕毛巾熱敷後頸,可促進循環、舒緩頭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