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到無法忍? 「這1治療」助快速止痛、減少藥物依賴

膝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站立、走路或運動後容易出現。

膝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站立、走路或運動後容易出現。

膝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隨著年齡增長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站立、走路或運動後容易出現。最常見的原因是退化性膝關節炎,這是因軟骨磨損所導致的退化性疾病。其他可能原因包括受傷、慢性發炎性疾病如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預防膝關節退化 這樣做減輕膝蓋負擔

雖然膝蓋退化無法完全避免,但生活中一些習慣可以幫助減緩這個過程。國泰綜合醫院疼痛中心主治醫師陳世鴻表示,首先,維持健康的體重非常重要,因為體重越重,膝蓋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其次,選擇對膝蓋負擔較小的運動,例如游泳、散步或騎自行車,能強化周圍的肌肉並保護關節。此外,避免長時間蹲坐或站立,平常穿著有支撐力的鞋子,也有助於保護膝蓋。

治療膝蓋痛選擇多 初期以保守治療為主

膝蓋痛的初期大多以藥物止痛和復健為主,降低關節進一步磨損,配合適當的運動,可以大幅度的緩解疼痛並且延緩膝關節損傷。當保守治療無法有效緩解膝蓋疼痛時,陳世鴻醫師建議,可以考慮數種其他治療,例如類固醇、玻尿酸注射、高濃度血小板注射(PRP)、神經阻斷術或是手術。

比較特別的是神經阻斷術,這是一種針對膝關節疼痛的神經治療方式,透過阻斷傳遞疼痛訊號的神經,達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可以大幅降低疼痛指數。它特別適合用於因關節置換手術高風險而無法手術患者,以及暫時不想或不能手術的人。

神經阻斷術減輕疼痛、手術風險低 日常保養最為關鍵

陳世鴻醫師指出,神經阻斷術的好處很多,如在治療後疼痛能明顯減輕、比起大型手術其風險低、恢復活動能力等。如果這種方式效果良好,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

但要注意的是,神經阻斷術並非治療疾病本身,若無適當復健及保護,膝關節仍會繼續磨損,且原本損傷的膝關節也不會因神經阻斷術而修復,若已經過度磨損,神經阻斷術效果並不會太好,最終仍需手術治療。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 283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