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瓊瑤事件看「善終權」 醫:每位病患都值得被尊重 別讓愛變成折磨

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離世,再次引起社會對病人自主權的熱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指出,瓊瑤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教育民眾,每個病患在疾病死亡過程不可挽回時,都應該有自主決定的權力。

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離世,再次引起社會對病人自主權的熱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指出,瓊瑤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教育民眾,每個病患在疾病死亡過程不可挽回時,都應該有自主決定的權力。

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於淡水家中離世,享壽86歲,11日舉行花葬長眠陽明山。瓊瑤因目睹丈夫平鑫濤生前臥床多年、依賴插管維生,晚年積極提倡善終權,更留下遺書寫道「不想聽天由命」,想為人生最後的大事「作主」,再次引起社會對「善終權」的熱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瓊瑤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教育民眾,每個病患在疾病死亡過程不可挽回時,都應該有自主決定的權力。

家屬心理準備不足 成善終難題

劉家豪醫師引用瓊瑤《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一書內容,瓊瑤丈夫在失智前曾留下信件,其中寫道不願以醫療器具維生,「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統統不要」,希望能走得清爽。然而,當瓊瑤丈夫反覆中風、到了真的需要插管的那天,孩子們還是決意要為父親插上鼻胃管、尿管。「無論理由如何,這樣的決定已經違反了病患的意志自主權」,劉醫師說。

「這在醫院是常見的狀況」,劉家豪醫師進一步分享,面對病患的離世,家屬往往難以做好心理準備。許多病患在依賴醫療器具維生、命懸一線時,可能已失去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還活著,這樣做其實並非為了病患,而是為了還未能接受親人離開的家屬。而病患往往要撐到「家屬準備好了」的那天,才能夠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2019年1月6日上路,但劉醫師指出,目前還是持續有病患簽訂《預立醫療決定書》後,到了關鍵時刻家屬仍違反病患意願選擇侵入處置。就有醫師堅持不插管急救,而被家屬告上法庭,使得後來許多醫師不得不遵照眼前家屬的意願。劉家豪醫師就表示,民眾的認知和推廣也是保障病人自主權很重要的一環,病患家屬若能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就能減輕親人臨終帶來的衝擊,而不是讓對病患的愛最終變成對病患的折磨。

讓病患獲更多資訊 自主決定最後人生路

「我常去病患的告別式,就是常常要提醒自己,病患生前是怎樣的光鮮亮麗,你的醫療後來是怎樣把他弄得憔悴」,劉家豪醫師以此審視自己給予病患的療程,是否已是過度醫療,也希望在每個決定的時期,讓病患了解更多與病情相關的資訊,擁有自主決定的權力。

劉家豪醫師也在文中分享了一位70歲病患的故事。這位阿婆罹患的是TP53基因突變所致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程複雜、預後不佳,即使進行骨髓移植成功率也不到10%。劉醫師選擇將實情告知阿婆,讓她自行選擇。阿婆瀟灑拒絕移植,笑咪咪地出院回家,在人生最後的時光與兒子促膝長談,一周後安詳離世,更如願成了大體老師。

而劉醫師的奶奶吸菸40年,因肺炎插管氣切,在呼吸照顧病房躺了八年,「奶奶很有威嚴,每次一出場就會成為全家的焦點。現在回想起來,奶奶如果知道她後來是這樣沒有尊嚴的撐著,如果她能夠表達,真的會想要這樣拖著嗎?」奶奶人生最後的幾年只能無意識地躺在床上,眼睛似醒非醒地看著天花板,每10至20分鐘抽痰時會皺眉、痛苦地流淚,臉部因為呼吸器多年對肺部正壓施打,血流回胸腔受阻而腫到變形。看著奶奶的情況,劉醫師跟太太說,假如自己有一天沒了意識,「拜託不要讓我拖著沒有意識的軀殼」。

台灣社會急速老化中、未來臥床者將更多 「我們準備好了嗎?」

台灣每位國民死前平均要臥床8年,其中有些人因意外或心肌梗塞迅速離世,意味著有更多病患臥床時間更長。劉醫師表示,台灣是個正在急速老化的社會,未來失智、失能等臥床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準備好了嗎?劉醫師分享,家人當初每年花100多萬為奶奶聘請看護,因此沒有壓瘡的問題,但仍有很多臥床老人的家人無力支付這筆費用,造成老人泡在糞水、關節硬化、肌肉嚴重萎縮等等慘不忍睹的情況屢屢發生。老人受不了欲自我了結,力氣卻不夠,或家人為讓其解脫而痛下殺手的悲歌也一再上演。

劉家豪醫師指出,瓊瑤和奶奶的故事,也說明了「預立醫療決定書」的重要性。大家都害怕談論自己的生死,但若將這個關鍵的決定交給親愛的家人去做,反而是更殘忍的。家人不只可能於心不忍,而做了不符合病患意向的決定,也可能在沒有病患親筆背書下選擇放手,而背負其他家屬和社會的罵名,「所以愛家人就是為自己預先做決定」。劉醫師也呼籲民眾要更多了解「預立醫療決定」,並藉由此次瓊瑤的事件,提高對善終權的重視。

資料來源:劉家豪醫師臉書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