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壓傷恐併發感染死亡 如何減低照護成本?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H)資料顯示,壓傷與其他疾病相比,醫療費用僅次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醫療花費排名第3高的疾病。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H)資料顯示,壓傷與其他疾病相比,醫療費用僅次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醫療花費排名第3高的疾病。

當病況造成失能、行動不便或需長時間配戴醫療裝置,即使用了減壓床墊、座墊,壓傷似乎永遠好不了,嚴重甚至恐併發感染死亡,這時該怎麼照顧呢?「2023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舉辦「壓力性損傷照護評估與輔具應用實務」研習會,臺大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師蕭晴文探討氣墊床如何預防壓傷,以及評估個案的身體狀況,期盼有效降低壓傷的發生率及後續醫療照護成本。

僅次癌症與心血管疾病 壓傷醫療花費第3高

在全世界,整個醫療體系中發生壓力性損傷的盛行率從0%到72.5%不等,不同的國家及臨床環境之間觀察到的差異很大,但證據表明,壓力損傷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

壓傷是指由壓力和剪切力引起的皮膚和下層組織局部損傷的區域。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H)資料顯示,壓傷與其他疾病相比,醫療費用僅次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醫療花費排名第3高的疾病。在美國,政府為了減少醫院有關壓傷的發生率,不僅不支付該相關費用,並且會對發生率高的醫院進行處罰[i]

研究已證實,使用氣墊床可預防壓傷的發生,並且可以在壓傷已發生的階段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在台灣,長期照顧的病患是壓力性損傷發生的高危險群,但往往這些長照個案的皮膚狀況及行動能力已處在形成壓力性損傷的危險階段,卻還未有使用氣墊床的意識。

嚴重恐傷及骨肉、難以癒合、併發感染死亡

壓傷→傷口感染→引發併發症如敗血症→嚴重恐導致器官衰竭與死亡。

臺大醫院指出,壓力性損傷俗稱為壓傷或褥瘡,是由壓力或壓力合併剪力所造成皮膚或皮下軟組織局部損傷,嚴重將傷及骨肉且困難癒合,通常好發於骨突處,或身體任何容易受到壓迫的位置,如鼻胃管壓迫鼻孔、氧氣面罩壓迫臉頰、頸圈壓迫脖子等。

壓傷的高危險族群包括肢體活動不方便(如中風、脊髓損傷)、長期臥床、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老年人、皮膚脆弱(如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敏感、體力衰弱、營養不良、消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貧血者等。

預防與治療壓傷有方法

1定時變換姿勢

2使用減壓產品

3維持皮膚清潔與乾燥

4降低移動時對皮膚的摩擦力

5維持營養均衡

6定時檢查皮膚受壓狀況

7自動翻身拍背也是方法

減壓床墊、座墊選擇要點

1接觸面積增加→壓力均勻分散。應選擇使身體「沉入」且「不觸底」的減壓產品。例如透氣分壓床墊,可依身體部位有效分散體壓。

2具「透氣性」與「延展性」的床墊/座墊套。如醫療型凝膠坐墊,有助於預防或減緩痔瘡與褥瘡狀況。

3輪椅座墊須考量坐姿穩定性。或如楔型坐墊「前高後低」德設計,可降低跌落的風險。

4使用氣墊床時,為了護理與移轉位方便使用護理/定壓鍵功能後,須回復「交替充氣」功能。

5減壓產品有不同等級,因應身體功能需求,選擇不同等級的產品,可諮詢縣市輔具資源中心或專業單位。

破解迷思,減壓產品用得好

1不是用了減壓產品就一定能避免壓傷,還需定期變換姿勢與維持營養均衡。

2氣墊類產品不是氣充得愈飽愈好,應有適當「沉入」效果,避免身體與氣墊硬碰硬。

3使用減壓床墊仍要定時翻身,翻身還有擺位、肺部照護等功能。

 

[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658878/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