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多歲劉媽媽,因長期關節疼痛多年來周旋於各大醫院中西醫科求診,接受各式疼痛相關治療卻無明顯改善,偶然發現住家附近診所有風濕科醫師,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看診,經檢查後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延誤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使用傳統免疫調節藥物仍效果不彰,後來使用生物製劑,經數月追蹤治療,病情才獲得控制,可惜關節已有部分磨損破壞。
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難察覺 關節持續腫痛、晨僵是警訊
台大北護分院風濕免疫科暨得恩診所院長林廷軒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失衡引起關節發炎和疼痛,未妥善治療恐導致關節破壞變形,也易引起心臟、肺部、眼部共病風險,好發於40~60歲的女性。根據研究指出,若家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風險為一般人的2至4倍,肥胖、吸菸也可能增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不同關節炎初期症狀常人難以分辨,若關節發炎疼痛持續6週以上或有「晨僵」症狀,應及早至風濕科檢查。
林廷軒醫師進一步說明,發病後6個月內是黃金治療期,及早治療可避免關節破壞,病患應積極與醫師反饋症狀改善狀況、討論自身用藥,除了傳統類固醇與免疫調節藥物外,若發炎狀況未能緩解,現在也有許多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可供選擇,透過阻斷第六介白素(IL-6)或腫瘤壞死因子來控制發炎、有效修復受損關節、減緩骨質流失速度,對於同時需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來說,也可以單獨或合併一線藥物的使用,避免因用藥不規則而導致病情惡化。林廷軒醫師解釋,若關節出現對稱性腫脹、疼痛或僵硬等疑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初期表現,可先至專科診所進行詳細檢查,透過血液檢驗、X光攝影、關節超音波,即時了解自身發炎指數及關節損傷情況,除了減少在醫院各科求診、檢查所耗費的時間成本,保有良好的就醫品質,更把握患病初期的黃金治療期。
專科診所助病情追蹤 防止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關節不可逆傷害
林廷軒醫師也提醒,關節疼痛看似簡單其實相當複雜,影響生活品質甚鉅,民眾如有各式關節疼痛問題,可以透過風濕科、骨科、神經科及復健科的多專科聯合之專業疼痛治療診所,「一站式問診」盡早掌握病因,並即時接受合適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和追蹤的慢性疾病,除了遵從醫師的治療方案按時用藥,患者的日常照護也會影響病情,保持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避免吸菸與過度飲酒,可以幫助控制病情的進展,早日達到理想治療目標並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