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COVID-19確診康復者仍會有咳嗽、呼吸喘、喉嚨有痰等症狀,然而這些症狀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典型症狀「咳、痰、喘」類似,使得民眾正面臨COPD急性惡化的風險卻不自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委員蘇茂昌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咳、痰、喘」症狀持續三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尋求專業診療。
9成COPD抽菸所致 別以為咳、痰、喘是老症頭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第3大死因,也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COPD將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死因。COPD好發於年齡40歲以上,且有抽菸習慣的族群,根據統計,COPD的患者中有9成是抽菸所致。
王鶴健理事長指出,此族群常自覺「咳、痰、喘」是老症頭,若是再加上新冠病毒來攪局,一旦發生急性惡化,後果恐不堪設想。吳昭軍署長也提醒,菸草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進而引發氣管、肺組織、肺血管病變,不僅會增加罹患COPD的風險,也會加速COPD的疾病嚴重度,呼籲民眾應遠離菸害。
危險因子、肺功能檢查 辨別長新冠與COPD
除了抽菸外,長期接觸二手菸、三手菸、家庭油煙、交通廢氣或工作環境的粉塵與煙霧等也是COPD的危險因子。隨著疾病進展,COPD症狀會越來越嚴重,若民眾誤以為是新冠後遺症而延誤治療,可能會面臨急性惡化的風險。
王鶴健理事長就提到,臨床上除了症狀外,還會看有沒有危險因子,並以肺功能檢查作為診斷標準,近期有不少民眾確診新冠,康復後症狀持續太久或變得更嚴重,到門診求治才意外發現是COPD,但這時肺功能通常多已嚴重受損。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
COPD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的重要,然而根據今年最新的「肺部健康觀念」調查顯示,不到一成(5.8%)的民眾會定期檢測肺功能,甚至有五成以上(52.9%)民眾從未檢測過。蘇茂昌醫師指出,肺阻塞的早期診斷除了透過醫護端努力推廣疾病衛教,也有賴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觀念,尤其高危險群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
一般民眾在家可運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長年推廣的「一分鐘登階」做自我檢測,若無法於一分鐘內爬30階,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而今年學會也主動出擊走入社區,鎖定年齡40歲以上、吸菸或是常接觸二手菸及三手菸、咳痰喘三症狀長達3週以上的高風險族群,民眾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即可在「愛肺功能衛教專車」體驗肺功能檢測。
王鶴健理事長也特別強調,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是減緩肺阻塞惡化的關鍵,學會響應2022世界肺阻塞日主題「Your Lungs for Life」提醒民眾重視肺部健康,並培養正確的肺部保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