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成逝世2】精神病會自己好?藥物控制人性?楊聰財:不可信

藥物治療是憂鬱症治療中,最能夠令醫病家屬信任的主要選擇。

藥物治療是憂鬱症治療中,最能夠令醫病家屬信任的主要選擇。

藝人艾成不幸墜樓身亡,落實憂鬱症的防治,以避免憾事發生,精神科醫師楊財表示,根據蘇冠賓教授在其部落格「精神疾病的迷思與斷章取義」文章中提到非常重要而且正確的觀念,「我將其摘錄於下:雖然精神醫學越來越進步,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和誤解也越來越減少,但是社會上仍有許多「有心或熱心」的人士,因為不同的動機,常常發表誤導性的評論,對精神疾病的研究或觀念斷章取義,這些迷失包括:

精神疾病被過度診斷、精神疾病會自己好:

這是許多立法委員、導演明星、心靈醫師、宗教、人道或人權狂熱份子最喜歡炒作的話題,當新聞頭條出現「罪犯利用精神疾病脫罪、兒童青少年使用精神藥物、安眠鎮定劑使用過當」,這類沒有根據的情緒和感受,就會不斷地扭曲為「精神疾病被過度診斷」,「每個人都會出現壓力或困擾,每個人都有自癒的能力,精神疾病會自己緩解」。

抗憂鬱藥物沒有效、精神藥物弊多於利、不要讓藥物控制人性:

正統醫學首重實証,抗憂鬱藥物進入醫療院所成為病患的處方,必須經過「高品質的臨床試驗」的實証証明、「系統性的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做為基礎、「藥廠嚴格的品質管控及政府規範」的保障、 「具公信力的醫學會」的指引、再加上「健保給付病人免費照顧」的社會公平,自然成為醫學的主流,藥物治療也是憂鬱症治療中,最能夠令醫病家屬信任的主要選擇。但由於精神疾病的異質性,所以有些病人對藥物沒有反應甚至有嚴重副作用,一般大眾對於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解讀並不熟悉,所以就會有「抗憂鬱藥物沒有效」這類斷章取義的錯誤。

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

有一些研究發現,藝術家當中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精神疾病,或者音樂家說他有聽到心裡的音樂,傳出來就會被誤解為「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藝術家的曠世奇才和瘋狂是否直接有關?醫學上恐怕永遠無法鑑定。然而,大部份的天才並沒有精神病,就算有精神疾病也不一定和創作有直接關聯,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單純沒有因果關係的相關性觀察。

精神疾病一輩子都不會好,一生都要用藥:

由於醫學的進步,現代社會中比較困難的疾病,都是複雜性的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代謝性疾病、神經退化及精神疾病。這些疾病在急性期治療穩定吃後,常常都會進入慢性期,需要長期的治療、復健、和追蹤,或許也需要長期用藥,但這是現代疾病的特色,只要能夠穩定控制,康復可以廣義地以症狀緩解、穩定追蹤、持續復健、功能恢復...等等不同層次的概念來包涵。

本文經楊聰財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從艾成身亡談自殺防治與憂鬱症治療。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