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經期準時否、量多寡、痛不痛 反應健康狀況

生理期就像是女性每月的健康成績單,月經準不準、量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味道重不重,在中醫眼中都是關鍵

生理期就像是女性每月的健康成績單,月經準不準、量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味道重不重,在中醫眼中都是關鍵

女性每月一次的生理期,總是讓人歡喜讓人憂,隨著外在環境與內分泌等影響,有時來的太早讓人崩潰、晚來又不禁擔心是否懷孕或有其他隱疾?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生理期就像是女性每月的健康成績單,月經準不準、量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味道重不重,在中醫眼中都是關鍵,最正常的狀況5天結束,正常女性量多時平均2~3小時更換一片衛生棉,一天約換6~8片,無血塊,沒有太重的腥味,顏色鮮紅就算是健康的月經。但如果一天要更換10片以上、經血常弄髒衣褲,而且每次都有貧血頭暈症狀,就是經血過多;相反地,如果一天只需換2片衛生棉,甚至經血只有幾滴,經期1~2天就結束,代表經血過少。

如何檢視自己的月經?

●月經量變少或行經期變短

如果是量變少或經期變短,通常是情緒影響,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下,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得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及不排卵,造成月經紊亂。內分泌會影響月經,特別是甲狀腺。賴睿昕說明,中醫常見腎陽虛的女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引起卵巢的荷爾蒙分泌異常,抑制卵巢的排卵及導致月經延後、甚至不孕、及流產。中醫常用補腎藥如仙靈脾、淫羊藿、肉縱蓉來改善月經延後的症狀。

另外一種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為體質因素導致排卵不健全,使得原本應發育成卵子的濾泡無法正常生長,導致月經延遲,甚至不來,伴隨肥胖、長青春痘,或是多毛等,在中醫來看多篇痰濁濕熱夾雜腎虛的體質,除了上述的補腎藥以外要搭配去痰濁化濕熱的中藥如佩蘭,黃芩,夏枯花、龍膽草等。

●月經量變多或行經期變長

常見病因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體瘜肉等,中醫常認為有血熱,如果伴隨腥味重,這類型的女性朋友可能愛喝酒,或是常吃油炸食物、甜食,這類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紊亂或失調,形成中醫所謂的血熱體質。賴睿昕舉例,如熱脹冷縮,血過於熱了,就會迫血妄行,導致月經量多,顏色呈鮮紅或深紅,月經的質地有些粘稠,另有口渴飲冷,心煩多夢等情況發生。中醫常常使用生地、黃芩、黃柏、白芍、山藥、炒地榆、槐花等用藥。如果是月經過多伴經血粘稠,有腐臭味,這時再加馬齒莧、敗醬草、薏苡仁、苦蔘根等用藥調理

● 月經期量忽大忽小不穩定

要考慮子宮是否沾黏,常起因於手術或感染細菌、病毒,子宮腔壁會分泌黏稠液體,導致子宮腔壁互相沾黏。或本身有子宮肌瘤造成收縮肌群不穩定導致經血量血崩、痛經等,建議要先由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餘病變如子宮頸糜爛,子宮內膜癌的可能。中醫通常以調肝血、滋腎陰,幫助氣血平衡,改善子宮環境以婦科免疫進而讓月經期間的量穩定。

●月經來莫名疼痛

除了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寒以外,常常也跟腸胃有關係,如長期便祕、大便累積在腸道內,導致腸道體積膨脹,推擠子宮無法自然舒展,並呈現傾斜狀態,很容易導致經期失調,也容易在月經期間感到腰部痠痛。而愛吃冰涼食物,會導致盆腔內血管激烈收縮,造成卵巢功能失調,可能造成經痛,甚至經期週期產生變化。

此外,課業壓力、過度減肥、熬夜工作,也都是月經不規則的常見原因,通常只要放鬆心情、體重穩定、作息正常後,週期就會逐漸規律了,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賴睿昕建議,可從事游泳,跑步等,是最好的行氣活血良方,是舒緩情緒最好的方式,每天養成運動習慣,至少30~40分鐘,能讓氣血更加流通,提高體內整體新陳代謝能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