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COVID-19疫情變化,產險公司核保大量防疫保單,防疫保單大增且核保進度塞車,在保險公司擔任核保員的陳小姐每日努力趕辦相關作業,兩週前時已發現右手手腕及手掌感到麻、疼痛,手部疼痛持續時間越長,使用網購的手部護具也無法緩解,尤其晚上睡覺更嚴重感到劇痛、無力,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就醫,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在搭配電療、熱敷、藥物、伸展運動並使用由職能治療師為其評估的手部護具約一週後,疼痛已大為改善。
選合適輔具類型 穿戴使症狀減輕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吳政哲主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因長時間不間斷或長期重複相同手部動作,手腕局部壓迫神經而引發一系列的症狀,大多數為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感覺疼痛、麻刺感等,在睡覺、使用手部時症狀更加明顯,病人常陳述半夜睡覺時會麻醒,起來甩甩手後症狀便有部分改善。
常見於長時間使用滑鼠的上班族、使用3C產品者、手部勞動工作、需長期抓握或負重者,尤其以女性上班族較多;若置之不理,症狀會逐漸惡化,疼痛加劇、握力降低。一般會安排復健治療,例如電療、熱敷,或局部藥物注射,以類固醇幫助緩解,或建議使用輔具,穿戴專用的手部護具,只有極少數嚴重者會建議使用手術治療。
需有醫師診斷 使用三注意
方薏君職能治療師說明,手部護具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可以取得,一般常見可在醫療器材行直接購買合適的穿戴護具,材質較軟、舒適度佳,重量輕且穿脫方便,耐用度中等,若清洗不當易變形;另一種為至醫療院所,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後開立處置,安排職能治療師為病人量身定製的護具,又稱副木,是由低溫熱塑性的塑膠支架,材質較硬、舒適度中等,重量中等但耐用度佳,根據病人病症不同需求,由職能治療師先量測病人肢體尺寸,畫出紙型後進行剪裁,以60-80度的水浸泡,軟化後直接在病人的肢體上進行塑造成形。
方薏君職能治療師提醒因為護具種類眾多,不同的功能可供選擇,若不清楚護具的挑選、保養及適時汰換,穿戴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也可能對患處造成二次傷害,副木的優點是支撐度及耐用度高,但使用上仍需要注意:
1.副木禁止接觸熱源或熱水,時間久容易變形或造成脆化。
2.副木為較硬材質,對骨頭突出處會形成壓力點,需注意防止皮膚破皮,造成二次傷害。
3.皮膚較敏感者,第一次穿戴可能會出現紅疹發癢,需調整穿戴時間或和治療師再進行討論,不要勉強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