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止痛藥怎麼選? 食藥署解析「適應症狀、服用禁忌」

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以緩解輕微不適的症狀,其中又以解熱止痛藥最為常見。

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以緩解輕微不適的症狀,其中又以解熱止痛藥最為常見。

進入大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購買備用藥品,以緩解輕微不適的症狀,其中又以解熱止痛藥最為常見。但是解熱止痛藥種類多,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都有不同選擇。

服用乙醯胺酚 小心用藥問題

食藥署說明,解熱止痛藥主要分為兩類: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兩類止痛藥都有指示藥品的選項,皆可在藥局諮詢後購買作為居家常備藥。乙醯胺酚是最常使用的解熱止痛藥,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傳導,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副作用不多、較不傷腸胃,大約半天就可以排出體外;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因此喝酒時不能併服,以免對肝臟造成損害。

併服綜合感冒藥 恐有過量疑慮

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或退燒藥中,常含有乙醯胺酚,單次用藥含量大約介於250-500 mg之間,若同時與其他綜合感冒藥併服,可能會有過量問題。以一顆500 mg的乙醯胺酚止痛藥來說,健康成人一天最多不超過8顆,單次使用不超過2顆,若同時使用感冒藥水或其他退燒藥就可能過量,因此不宜併用此類藥物。

消炎止痛藥品 多為醫師處方

至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是藥物類別的總稱,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大部份為醫師處方用藥,但有少數藥品是經過醫師、藥師諮詢後可以自行購買,其中又以伊普芬(ibuprofen)成分最常見。這類藥品雖然較乙醯胺酚類止痛藥多了抗發炎的作用,相對也會增加腸胃道的副作用,若有長期使用需求或是腸胃道疾病者(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應先請醫師診治。

食藥署也提醒,有研究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建議使用前先請醫師或藥師進行風險評估。此外,伊普芬成分的藥品說明書也註記「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止使用」,請民眾在用藥前多留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