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臟瓣膜出問題 專家詳解因應對策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成立至今28年,已完成心臟相關手術超過16000例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成立至今28年,已完成心臟相關手術超過16000例

心臟是維繫生命最重要的器官,每天都日夜不停地打出7噸血液。心臟內的瓣膜是重要的守門員,幫助心臟內的血液不逆流,並前往正確的方向進行循環。然而瓣膜會因為先天因素、老化或後天疾病,導致瓣膜受損而出現硬化、鬆弛、失去彈性等問題,導致心臟必須更賣力工作才能將足夠的血液打出,導致心臟負擔增加,長期恐變成心臟衰竭,有致命的危機。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若有心痛、胸悶、易喘、心悸等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同時也坦言「有部分人完全沒症狀,這種族群最危險。」

平躺也喘不過氣應就醫 沒症狀的人最危險

「如果可以,最好是在前段就能多多注意,通常到連平躺都會喘,那就很嚴重了。」魏崢提醒,人體在稍微劇烈活動時,如爬樓梯,若感到心臟痛、胸悶、喘、心悸,都不是正常現象,應該要就醫檢查。他進一步說明,當人體活動時,會需要更快速的血液供應,但心臟瓣膜出問題的人,心跳加速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氧,便會產生各種症狀,「不過最可怕的是沒症狀的人,因為真的很難留意。」三高族群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才能避免腦出血、主動脈剝離等致命危機。

▲振興醫院魏崢院長

瓣膜出問題致血液逆流 恐造成中風、猝死

心臟中有四個瓣膜,左心臟有二尖瓣、主動脈瓣,右邊有三尖瓣及肺動脈瓣,就如同心臟門戶一般,不讓血液逆流。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指出,除了先天異常、風濕性心臟病之外,瓣膜都會隨著年紀逐漸硬化或失去彈性產生退化性心臟病,或腱索斷裂而閉鎖不全。另外也說明三尖瓣及主動脈瓣較可能於60至70歲出現異常,而二尖瓣則可能提早於40至50歲就出現問題,是最常見的瓣膜疾病。

當血液無法順利流通,就容易滯留於心臟內,可能會形成血塊、血栓,被帶到血管就可能導致中風;也可能使心肌肥厚,造成心律不整;若心臟長期過勞,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因此,小小瓣膜卻扮演十分重大的角色。

中重度需治療 修補、置換瓣膜重拾功能

瓣膜異常通常不會立刻產生不適,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仍需要定期追蹤,若疾病進展成中重度瓣膜受損,則可能會出現症狀。若運動時感到喘不過氣,或躺平休息時仍喘、咳嗽,症狀顯示此時瓣膜可能已明顯受損,張忠毅主任進一步說明,主動脈瓣狹窄時容易感到胸悶,「一旦出現胸悶症狀,有一半患者會在5年內死亡,若出現昏厥症狀則縮短至3年,平躺也喘的病人壽命則只剩2年」,重度狹窄的患者隨時都有猝死危機。

當藥物無法改善瓣膜情況時,一般建議進行手術介入。張忠毅主任表示,二尖瓣患者通常可嘗試修補,而主動脈瓣多半需要置換人工瓣膜。然而開胸手術對許多人來說都很負擔,無論是生理或心理層面,經醫師評估後,也可經由心導管置換瓣膜,尤其年紀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體力可負荷大型手術,健保也已開放80歲以上患者可補助。

但並非換了瓣膜就一勞永逸,若心臟功能已受損,置換瓣膜後功能並不會恢復,因此建議患者若能在症狀初期就多注意並就醫,大都能避免走到末期心臟衰竭的狀況。

▲心臟醫學中心張忠毅主任

振興心臟醫學團隊上百人 住院至出院全方位照護病患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成立至今28年,已完成心臟相關手術超過16000例,院長 魏崢教授分享,心臟醫學中心團隊中將近300人,由心臟血管內、外科、護理科等同仁組成,其中包含心導管室、心臟超音波室、心電圖室、心臟衰竭小組、移植小組等,針對心血管進行全方位精密的診斷與治療;在術後還有加護病房、亞急病房等監控病人狀況;此外還有心臟復健科,從病患住院就協助治療直到出院也持續追蹤,確保病人體力可如常生活,並也注重精神、營養方面,對於心臟疾病的治療面面俱到。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