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常被稱為「沉默殺手」,原因就是因為它可能讓患者在睡眠時,因呼吸道被塌陷的軟組織阻塞,導致無法呼吸,就這樣在求救都來不及的狀況下遺憾離世。資深演員譚艾珍回憶,自己的先生當年就是這樣,留下最後一句:「今天睡得真好,我想多睡一會兒。」就此再也沒醒來。而因早年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報導過少,譚艾珍當下並不清楚先生驟然辭世的原因,直到近年醫療資訊漸豐,她回想到先生本身有糖尿病、遺傳性的高血壓加上「鼾聲如雷」,這才意識到先生猝死的元凶為何。
▲資深女演員譚艾珍擔任睡眠呼吸中止症衛教大使,強調施作STOP-BANG問卷初篩的重要性
「快樂缺氧」為百病之源 逾六成合併胃食道逆流
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挾帶致死風險之外,平時也會造成患者長期睡眠品質不良,林口長庚醫院鼾症睡眠外科李學禹教授指出,睡眠品質不良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小至記憶力減退,大至心血管疾病、失智等。而台灣民眾普遍病識感不強,對於打鼾、呼吸中止造成的身體沉默缺氧(又稱快樂缺氧),檢測及治療的意願與人口比例均偏低,其實,缺氧所造成的發炎體質,正是百病之源。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醫師分享,自己雖身為醫者,但也有患者的相同經歷。多年前劉醫師體重曾高達90多公斤,也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減重後除了不再有售該病困擾,沒想到連多年的胃食道逆流也意外地好轉了。
李學禹教授即表示,一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和運動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約有 60%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患有胃食道逆流。因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在呼吸道阻塞時,胸腔內呈負壓狀態,常會誘發胃酸逆流到咽喉,臨床上的經驗,胃食道逆流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症會互相加乘,增加嚴重度。而美國睡眠呼吸中止協會(ASAA)也證實目前通過氣道正壓(PAP)療法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確實對胃食道逆流的改善有幫助,最簡易的方式就是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
中年男性兩人中約一人患病 高比例不知共病關聯
為了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的共病認知程度,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與知名睡眠醫學醫材公司委託大型民調中心,取樣512位40至65歲有效樣本,進行「台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有共病關係的認知調查」電話訪問,並以STOP-BANG睡眠檢測問卷進行評估。
調查發現中高年齡者有近三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族群,而50歲以上男性,竟超過五成。在共病認知問題中顯示,有多達80%民眾並不知道或不瞭解胃食道逆流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共病關聯。更令人憂心的是受訪者中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者竟有53%無進行睡眠檢測意願。
「年長、肥胖、脖圍粗」 及早篩檢與治療助降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共病多,提高民眾病識感進而及早介入治療,是許多睡眠醫學科醫師致力於推動的目標,而除年長者、肥胖者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群外,個人鼻子、下巴和脖子的構造也都和疾病有相關性。其中,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提醒,尤其是「脖圍」更需加倍注意,「女性脖圍超過35公分、男性脖圍超過38公分」就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