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常常疼痛? 愛運動、肥胖者注意「鵝足肌腱炎」

鵝足肌腱炎指的是腿後肌腱持續且過度活動,因摩擦的壓力造成發炎,例如:跑步、打球、騎單車,此類運動都是需要重複性使用腿後肌肉施力,較容易出現「鵝足肌腱炎」。

鵝足肌腱炎指的是腿後肌腱持續且過度活動,因摩擦的壓力造成發炎,例如:跑步、打球、騎單車,此類運動都是需要重複性使用腿後肌肉施力,較容易出現「鵝足肌腱炎」。

一名30歲女子,由於體重過重,想要減肥甩肉,開始大量運動,騎單車、跑步,結果膝蓋開始疼痛,反而痛到無法好好運動,去復健診所就診時,才發現原來是「鵝足肌腱炎」,花蓮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簡婕表示,鵝足肌腱炎通常好發於肥胖者、愛好騎單車、路跑的人身上,透過物理治療能有效改善發炎情形,另外也需要進行動作評估,找到正確的運動、動作方式,才能避免造成鵝足肌腱炎。

Q:什麼是鵝足肌腱炎?

簡婕表示,鵝足肌腱炎,是由三條腿後肌腱,也就是縫匠肌(Sartorious)、股薄肌(Gracilis)和半腱肌(Semitendinosus)組成,共同附著在脛骨上面,形狀很像鵝掌,所以又稱為鵝掌肌腱。

鵝足肌腱炎指的是腿後肌腱持續且過度活動,因摩擦的壓力造成發炎,例如:跑步、打球、騎單車,此類運動都是需要重複性使用腿後肌肉施力,較容易出現「鵝足肌腱炎」。

除此之外,在肌腱與肌腱之間,有一種類似水袋的「滑液囊」。滑液囊的功用,主要是避震以及分泌潤滑液,避免肌腱等軟組織與骨頭的摩擦碰撞,因此,除非是非常大力的撞擊,有滑液囊的保護,通常不會立刻引發鵝足肌腱炎,簡婕表示,大多病人發病時機,通常是運動完一陣子,才發現腳慢慢腫起來,或是感到疼痛不舒服。

另外,因為鵝掌肌腱和內側副韌帶距離很接近,因此醫師診斷時,會判斷是否為內側副韌帶拉傷,還是鵝足肌腱炎。簡婕表示,在動作學方面,導致鵝足肌腱炎的原因是縫匠肌(Sartorious)、股薄肌,都是做髖關節內收,半腱肌是負責膝內轉跟膝彎曲,因此可以想像整個下肢活動過程當中,這三條肌肉不斷收縮、不斷摩擦擠壓滑液囊才會容易造成發炎。

肥胖者也容易造成「鵝足肌腱炎」 三種治療方法一次看

簡婕表示,除了愛好運動的人容易引起發炎,而肥胖的人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因為肥胖者通常會有O型腿,這時膝蓋角度內翻,造成內側肌腱承受壓力大,不斷收縮、摩擦的過程就會更容易發炎,體重太重時,造成壓迫,因此也會使內側膝關節形成更大的負擔。而以物理治療來說,有三大方法,使用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

一、儀器治療:以熱敷放鬆緊繃肌群,增加組織循環與彈性。也可以使用超音波,增加組織生成的熱效應,加速新陳代謝,讓肌腱盡快度過發炎時期。另外也可以進行電療,增加血液循換、降低局部水腫,促進復原。

二、徒手治療:除了上述提及鵝足肌腱炎是因腿後肌腱的摩擦與壓力造成,簡婕表示,也有可能是因腿部的前側、後側或外側某些肌肉緊繃或被拉長,造成下肢使不上力,使其他肌肉沒辦法正常發揮功能,就會引發「代償作用」讓鵝足肌腱炎更費力,引發發炎。此時透過徒手治療,可放鬆周邊比較緊繃的組織,讓腿部的整體柔軟度比較平衡。

三、運動治療:喚醒那些不容易出力肌肉,引導病人如何使用正確的肌肉,進行動作的矯正與練習。

簡婕表示,因此,若要預防鵝足肌腱炎,肥胖者要減肥,另外,要進行動作評估,簡婕表示,人體需要很多動作選擇,如果下肢在活動只能做出單一動作時,沒辦法有能力讓不同肌肉在不同時間各司其職,然而每一條肌肉都有應該要扮演好的角色時,若角色無法正確發揮功能,也就是平時生活中動作不正確,此時其他肌肉就需要進來幫忙(代償作用),因而造成發炎、受傷等情形。簡婕建議,愛好運動者,或是肥胖者,可以諮詢物理治療師進行早期的動作評估,從動作中調整成正確的姿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