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零件出狀況!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免開心

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高齡民眾,約有3-5%為80歲以上患者,早期無特別症狀,等到病情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頭暈、昏厥、心絞痛等症狀。若不即時治療,餘命甚至不足2年。

主動脈瓣膜 隨年紀增加而鈣化釀狹窄

主動脈與左心室相連,由主動脈瓣膜作為閥門隔絕兩區。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醫師表示,心臟幫浦的血液會經由主動脈通往全身,當主動脈瓣膜閉合時,能防止血液逆流回心臟,因此主動脈瓣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魏崢院長提到,主動脈瓣膜原本是薄弱的瓣膜組織,隨著年紀增加,瓣膜鈣化、增厚,主動脈瓣膜無法完全撐開及完全閉合,血液從心臟輸出就變得困難。許多患者從60、70歲就開始有主動脈瓣膜變厚的狀況但未被發現,等到70、80歲時出現症狀,已相當嚴重。傳統手術方式,是必須做開心手術,讓心臟停止,掀開主動脈,切除瓣膜,再植入生物瓣膜。

高齡患者開心負擔大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免開心做得到

開心是大手術,對高齡患者是一大負擔,且植入的瓣膜僅能使用8-15年。近10年來,醫界致力研究不開心的瓣膜置換方式,但瓣膜比血管粗大,「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是天方夜譚。」魏崢醫師說,隨著材料進步,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也終於有不開心的選項,從鼠蹊部股動脈,經導管置換的瓣膜手術。

魏醫師指出,目前廣泛使用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AVI)有兩種支架系統,包括附著於鎳鈦合金網狀支架的豬心生物瓣膜,能在低溫時軟化縮小,植入主動脈後在血溫下擴大恢復原狀,卡在主動脈瓣膜處;另一種則是搭配鈷鉻合金材質支架的牛心生物瓣膜,縮小體積送入主動脈瓣膜處,再透過氣球擴大恢復原狀,取代已損壞的主動脈瓣膜。

「過去只求有,現在要求精、求好。」魏醫師說,近幾年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研究方向,包括拉長瓣膜使用期限、簡化植入方式,讓更多醫師能上手、提高施作精準度,例如植入後仍保留冠狀動脈支架的手術空間。

振興主導國際級高峰會 約1萬7000位專家線上與會

振興醫院連續6年舉辦台北心臟瓣膜高峰會(Taipei Valve Summit),主動脈瓣膜置換也是其中一大重點,近兩年由於疫情影響,由實體活動轉為線上活動,匯集國內外專家分享經驗。「過去必須邀請國外專家專程飛來台灣,頂多幾百人參與就相當不得了,」魏醫師表示,轉為線上後,今年統計有約1萬7000位專家與會,這程度的交流是實體活動所辦不到的。

國際指導級醫師 內外科團隊合作、分享經驗助他國

振興醫院已完成六百多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團隊有至少四位國際指導級心臟內外科、分別熟悉不同支架系統的醫師組成。術中病人有狀況就能直接讓外科醫師處理,不需像傳統導管手術一樣,有問題時還得將病人從導管室接至開刀房處理,完全省去中間的時間差。而這些醫師也曾赴日本、新加坡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協助建立治療中心,甚至將手術影片放到網路上,毫不吝嗇地詳細分享治療經驗。

魏醫師提醒70歲以上民眾,日常活動會喘,或有心絞痛症狀,經醫師會診發現有心臟雜音,建議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威脅。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目前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核准於80歲以上及80歲以下但曾做開心手術的高風險病患,若民眾發覺自身有異狀,建議及早諮詢專業。

魏醫師提醒70歲以上民眾,日常活動會喘,或有心絞痛症狀,經醫師會診發現有心臟雜音,建議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威脅。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