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後耳朵痛、反覆發燒,讓許多家長又急又心疼。耳鼻喉科王曜院長指出,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感染症之一,尤其6歲以下的孩子幾乎都得過至少一次,原因與兒童耳咽管構造和免疫力未成熟有關。中耳炎拖延或不當處理可能影響聽力和語言發展,但了解症狀、早期發現和治療,仍能守護孩子耳朵健康。
為什麼中耳炎好發於兒童?醫師揭2原因
王曜院長說明,中耳炎的形成通常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冒病毒先攻擊鼻腔與喉嚨,引起發炎與大量鼻水。接著,發炎蔓延至耳咽管,導致腫脹或阻塞,導致中耳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最後中耳積水,為細菌提供繁殖環境,進而發展成中耳炎。
兒童相對容易罹患中耳炎,是因為孩子的耳咽管比成人短,且呈水平狀,病菌較容易經由鼻腔進入中耳。再者,6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抵抗力相對較弱,加上感冒次數頻繁,每次都可能成為中耳炎的高風險期。因此,預防中耳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孩子難表達不適 哭鬧、拉耳朵、講話大聲別忽視!
根據醫學統計顯示,幾乎所有6歲以下的孩子都曾得過至少一次中耳炎。王曜院長表示,由於幼兒一般較難清楚表達不適,家長應留意常見症狀包括持續哭鬧、拉扯耳朵、發燒、食慾不振、睡不好,部分孩子還會出現聽力暫時下降或講話變大聲等。成人也可能感染中耳炎,症狀則有耳悶、耳鳴、耳痛或聽力下降等。
治療選擇依病況而定 中耳炎居家照護有撇步
王曜院長提醒, 2歲以上症狀輕微的孩子,可先觀察2至3天,通常會自行好轉。但若確診為細菌感染,務必依醫師指示完整服用7至10天的抗生素療程,切勿自行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若中耳積水持續超過三個月或反覆感染,經醫師評估可能需考慮手術引流。
除了治療外,王曜院長也建議,家長在家中可透過以下簡單的照護方式,幫助孩子緩解不適:
症狀緩解撇步:
- 適當使用止痛退燒藥
- 溫敷耳朵周圍緩解疼痛
- 保持頭部略微抬高睡覺
- 避免搭飛機等氣壓變化大的活動
飲食調整:
- 多喝溫開水,保持水分充足
- 避免冰品、油炸、辛辣食物
- 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 減少乳製品攝取(可能增加黏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