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說謊?先別抓狂!心理師:這些「壞行為」其實是成長訊號

頂嘴其實需要具備良好的時間、空間組織能力、記憶力和邏輯推演力,孩子才有辦法從大人不一致的言行中,找到可以反駁的突破口。

頂嘴其實需要具備良好的時間、空間組織能力、記憶力和邏輯推演力,孩子才有辦法從大人不一致的言行中,找到可以反駁的突破口。

還記得那個只會咿咿呀呀、牙牙學語的小天使嗎?怎麼一轉眼就成了伶牙俐齒的「小惡魔」,讓爸媽的理智線天天瀕臨斷裂,恨不得原地爆炸。「孩子開始出現頂嘴、擺爛、幹話、說謊、嘲諷了嗎?如果有,我先恭喜你!」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於fb粉絲團表示,上述看似全然負面的行為每日輪番轟炸,其實也是孩子的腦力、認知力、語言能力等正在成長的表現,家長可「這樣做」轉變心態,用不同的眼光面對這些「崩潰時刻」。

孩子頂嘴先別氣 記憶力、邏輯推演力都在大躍進

陳品皓心理師表示,頂嘴其實需要具備良好的時間、空間組織能力、記憶力和邏輯推演力,孩子才有辦法從大人不一致的言行中,找到可以反駁的突破口。這是訓練孩子表達自我的好時機,他也建議家長把孩子的頂嘴視為鍛鍊大腦認知功能的機會,家長自己會好過很多,孩子也能從中獲益。「我知道你心臟快沒力,手又很想往孩子頭顱使力,但先緩緩別心急。」

說出高品質的謊大腦也在「全面升級」 教育聚焦1重點

「高品質的謊言,是高端大腦力的展現。」陳品皓心理師解釋,要說出一個好的謊,孩子必須學會換位思考,預設父母的預設,包括理解對方的意圖、立場及情緒,同時還需要懂得如何統整零碎的資訊、產出完整的謊言,更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與情緒,不露出破綻,這是大腦執行功能的極致表現。他也建議,理解說謊是一種人性本能後,家長就可把教育的重點轉移到「鼓勵孩子坦承」。

孩子講話動不動就酸?要掌握「3能力」才能做到!

陳品皓心理師表示,「高級酸」的嘲諷或挖苦是強認知力的展現,需具備成熟的語言能力和高度語言使用的智力才能做到。這背後需要3項關鍵能力: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對語境中脈絡的理解,以及一定程度的社交互動經驗,才能準確判讀並使用諷刺技巧。「挖苦是一種高端能力,雖然氣歸氣,但手別急著揮下去,不看場合該教育的還是要教育。」

越來越愛講「幹話」?也是練習語言能力的形式之一!

陳品皓心理師形容,孩子說的幹話,其中的浮誇、矛盾就像青春期一樣。而語言是一種力量,善用這種力量需要練習,包括練習形式、內容,也練習可能帶來的後果。「幹話就是其中一種練習的方式,既娛人也自娛。」此外,語言其實也是一種攻擊手段,幹話是相對安全的形式,既可隱藏自己的意圖,又可以透過干擾對話的節奏來操控場面。他也表示,幹話儘管讓人感到無語,但爸媽也可以「以其之道、還之其身」,適度用幹話回應。

孩子學會擺爛不要慌 是重新出發前的心理調適

陳品皓心理師認為,當孩子開始擺爛時,是「起步前的低蹲姿態」。他解釋,所謂擺爛就是放棄掙扎、不再試圖控制一切的心理狀態,可能代表孩子正在嘗試接受不理想的結果,是一種面對事情失控時不擔憂的心理醞釀,用擺爛來迴避失敗帶來的否定,可降低大崩潰的風險。「擺爛其實是對控制的暫時放手、壓力的調節釋放,以及再次面對的心理預備。」他提醒,擺爛儘管讓爸媽生氣,卻同時也讓遇到挫折的孩子逐漸恢復生氣,要孩子改變,自己得先看見。

孩子老拖延、把家裡搞得亂糟糟?心理師:他還在學習理解責任感

當孩子出現對立、拖延、髒亂等生活中令人不順眼的行為,陳品皓心理師表示,這源自孩子對個人責任的不理解,而現實的教育效果往往最直接,這些行為也有朝一日會有終點。「當然,有時不使霹靂手段,菩薩心腸也難彰顯。無論如何,好好照顧自己,雨過終究天晴」。

最後,陳品皓心理師也以「歲月短暫,挑戰如常,適時安頓,我心舒爽」鼓勵家長們。孩子成長路上必定伴隨著種種考驗,家長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以更平靜的心態,陪著孩子一同學習與成長。

資料來源: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