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實證:居家醫療助思覺失調症患者穩定病情 降低死亡風險

能持續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明顯下降,包含自然死亡與自殺風險皆顯著降低。

能持續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明顯下降,包含自然死亡與自殺風險皆顯著降低。

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因服藥順從性低、缺乏社會支持、病識感不足及社會壓力等因素而反覆住院,影響生活品質與疾病穩定。為改善此困境並協助患者回歸社區,「居家醫療個案管理」(Homecare Case Management)模式逐年受到重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領銜的社區暨居家研究團隊運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系列研究探討此治療模式的實際效益,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文瑩指出,團隊在首期研究納入1999至2010年間接受居家治療的10,274位精神疾病患者(其中69.7%為思覺失調症),分析發現患者在接受居家醫療後,精神科住院與非自願住院次數大幅下降,而精神科門診使用率則顯著提升,且此效果可維持兩年以上,顯示居家治療有助於長期病情穩定。

定期到宅可助患者更穩定生活 並穩定病情、降低死亡風險

「居家醫療個案管理」(Homecare Case Management)是藉由定期到宅關懷、用藥監督、家屬衛教與資源連結,協助患者更穩定地在社區中生活。在最新研究中〈Long-acting antipsychotic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ceiving homecare case management〉,團隊進一步分析2000至2019年間共19,680名首次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並與全國死亡登記資料連結,探討其自然死亡與自殺死亡風險。

居家治療改善急性醫療 更可促進慢性病健康管理

結果顯示,能持續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明顯下降,包含自然死亡與自殺風險皆顯著降低。相比之下,未能持續接受居家治療之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為前者的3.85倍,自殺風險更提高4.31倍。這顯示精神科居家治療不僅改善急性醫療使用,更能延長患者壽命,其原因可能包括提升藥物治療可近性、提供家庭支持、與促進慢性病健康管理等。

第二代長效針劑亦能降低死亡風險 居家治療者更能受益

此外,研究也分析不同類型長效針劑對死因風險的影響。結果指出,使用第二代長效抗精神病針劑(SGA-LAIs)者,其全因死亡風險下降47%、自然死亡下降42%;特別在能持續居家治療的族群中,第二代長效抗精神病針劑對全因死亡、自然死亡與自殺死亡更具保護效益。相比之下,第一代長效針劑(FGA-LAIs)並未帶來整體死亡風險下降。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6月17日發表於國際期刊《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doi: 10.1111/pcn.13853),為亞洲少數大型分析居家治療下長效針劑對死亡率影響的實證研究,凸顯結合居家醫療與適當藥物策略,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長期穩定與生命預後具有重大影響。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