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適逢「世界失智症月」,恩主公醫院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於國際頂尖期刊《PNAS》發表最新研究,證實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維持密切相關。研究發現,腸道菌缺乏時,記憶力隨之中斷;補充特定益生菌後,記憶功能可恢復。此成果為失智症與神經退化疾病早期預防開啟新契機。
研究首度證實腸道菌與長期記憶相關
研究以果蠅為實驗對象,模擬寄生蜂威脅。當母果蠅目睹寄生蜂時,會產生恐懼記憶並減少產卵。然而,若以抗生素或無菌方式移除腸道菌,牠們雖短暫驚嚇,但翌日恢復正常產卵,無法維持長期記憶。台大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王培育所長指出,腸道菌猶如「後勤補給官」,若缺乏支援,大腦記憶系統難以持續運作。
益生菌與胺基酸 可重啟記憶功能
團隊進一步移植菌群,證實補充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菌)可恢復果蠅記憶,搭配果實醋酸桿菌(Acetobacter pomorum, AP菌)則能延長記憶保存。另發現腸道菌可透過胺基酸與大腦溝通,當菌群消失時,體液中胺基酸濃度顯著下降。研究團隊於無菌果蠅飼料中添加支鏈胺基酸(BCAAs)後,成功恢復記憶功能。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范守仁主任形容,腸道菌如同「營養工廠」,負責將食物轉化為大腦記憶所需原料。
揭示腸腦連結 或成抗失智新契機
研究完整描繪「腸道菌–胺基酸–TOR訊息通路–記憶」鏈結,TOR 路徑異常可能影響大腦與記憶功能。范守仁主任指出,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疾病與腸道菌失衡及 TOR 路徑異常相關,此研究提供新視角,未來有望透過益生菌補充或營養素調整,延緩或改善認知退化。
這項台灣本土研究顯示,腸道健康與大腦功能密不可分。維持腸道菌平衡,不僅有助腸胃,也可能是預防失智與認知衰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