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孫吃「阿公沒吃完的藥」全身起疹住院 兒科醫籲抗生素別亂用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吳昌騰醫師表示,兒童抗生素需要根據其體重和體表面積來開立,且必須完整地完成療程,不能隨意減量或停藥,使用不當可能產生抗藥性。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吳昌騰醫師表示,兒童抗生素需要根據其體重和體表面積來開立,且必須完整地完成療程,不能隨意減量或停藥,使用不當可能產生抗藥性。

一位2歲男童發燒,但祖父母未帶孩子就醫,拿自己以前吃剩的藥減量後給孩子服用,不料孩子開始出現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等症狀,全身還冒出皮膚疹,要住院治療,竟是因為藥物含有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吳昌騰醫師表示,這是亂用抗生素引發的延遲性過敏反應,也提醒兒童不是「縮小版大人」,用藥與成人大不同,減量也不能確保是安全劑量,切勿擅自拿大人的藥餵孩子吃。

孩子感冒要吃抗生素嗎?醫說明原因 使用不當有1後果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許多家長或照顧者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不過,抗生素是專門對抗細菌的藥物,而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無效,還可能有副作用,多為皮疹、腸胃不適、倦怠、食慾變差等。吳昌騰醫師說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常見兒童疾病則有:泌尿道感染、細菌性肺炎、蜂窩性組織炎,以及特定細菌引起的扁桃腺炎、中耳炎等。

吳醫師進一步說明,兒童體內各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和作用方式,都有別於成人,部分藥品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兒童抗生素需要根據其體重和體表面積來開立,且必須完整地完成療程,不能隨意減量或停藥,使用不當可能產生抗藥性。

忘記吃藥要「補吃」?孩子把藥吐出來怎麼辦?醫師解答

吳昌騰醫師分享,有一位孩子因泌尿道感染發燒,藥吃完了燒卻沒退,原來是因為祖母未配合醫囑餵藥,有時一天只吃一次或兩次,或是忘記服藥再「補吃」,導致療效不佳,甚至可能使體內細菌產生抗藥性,造成原本有效的藥物無法控制感染,病情反覆發作。

他提醒,若忘記給孩子吃抗生素,應諮詢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和服藥時間,以確保每日總量足夠;兒童常有用藥順從性不佳的問題,如果有把藥吐出來的狀況,在服藥後半小時內發生,需補餵同等的劑量,後續藥物不夠也要回到原診所或醫院請醫師再開立藥物,重點是「劑量要夠,天數要夠」;若是半小時後,藥物可能已吸收,則不需補餵。

抗生素副作用如何辨認?觀察吃藥後有無「新症狀」

如何區分抗生素副作用和疾病本身的症狀?吳昌騰醫師表示,使用抗生素後,家長需密切觀察兒童吃藥後是否出現新的症狀,例如皮膚疹可能立即或在服藥後三到五天才出現,腹瀉則有可能大便次數變多或變稀,跟原先病程不同,如果狀況嚴重,應立即回診請醫師評估。

遵守抗生素「四不一要」!食藥署:1行為恐無法申請藥害救濟

食藥署藥品組劉佳萍簡任技正提醒,使用抗生素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以及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吃別人的藥而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因為屬於藥品非正當合法使用,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請民眾務必留意。

食藥署王德原副署長也指出, 2020年至2025年6月的統計顯示,抗生素不良反應通報有2,354件,占整體藥品不良反應通報3.6%,最常引起不良反應的抗生素是安莫西林,占48.8%,常見症狀依次為皮膚、腸胃道和全身性症狀。其中,12歲以下兒童抗生素不良反應通報共計154件,其中55%與安莫西林相關,有69.9%出現皮膚相關症狀,其次是腸胃道(13.1%)和呼吸道症狀(3.4%)。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