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破百男腳底滲血嚇見「整層皮脫落」! 醫揭關鍵病因:恐截肢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未做好清潔,足部的傷口會如同培養皿一般,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未做好清潔,足部的傷口會如同培養皿一般,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

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38歲林姓業務經理,由於工作需要,得跟客戶應酬大吃大喝,平時又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痛的」,結果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了」,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甚至可以看到暗紫色的皮下組織。返國後他自行購買口服抗生素及藥膏使用,但傷口依舊沒有好轉,趕忙掛急診檢查,抽血檢查顯示糖化血色素標準值高達12%(正常值在6%以下),判定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發的深層足部潰瘍,因此緊急安排清創手術,同時會同腎臟科醫師給予抗生素、胰島素、專用傷口乳膏及連續多次高壓氧治療後,總算順利保住雙腳,免於截肢之苦。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易併發糖尿病足潰瘍 初期症狀易被忽視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指出,林先生是典型的「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主要致病原因就在於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對周邊神經、血管產生損傷,後續又因足部受力不均導致硬繭或出現外傷的話,就有可能進一步造成傷口難以癒合、皮膚黏膜組織破損的糖尿病足潰瘍。

蔡孟學醫師形容許多糖尿病患者因沒有追蹤控制血糖,導致「神經幾乎泡在糖水裡」,引起神經損傷,但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如果對溫度感受變得遲鈍或肢體傷口久久不癒,甚至陸續出現腳趾麻痛,或出現對溫度特別敏感等前兆,都要特別提高警覺。

糖尿病患足部循環差 應控糖、防護足部、一年一次檢查

蔡孟學醫師呼籲,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未做好清潔,足部的傷口會如同培養皿一般,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如果再加上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照顧傷口,後果十分嚴重。因此患者應做好足部防護,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足部檢查,同時落實控制血糖,才是能盡量降低風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