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是常見的男性癌症,好發年齡為60到80歲。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病人求醫時往往已是中晚期癌症,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45歲以上男性,最好每年定期接受抽血檢測攝護腺指數篩檢(PSA)。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醫檢組長古伯文指出,若PSA大於4ng/mL,建議進一步檢查甚至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以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
攝護腺檢查有2種 PHI預測攝護腺癌能力優於PSA
古伯文組長指出,目前證據力最強的檢測方法,有高階多參數磁振造影(mpMRI)與攝護腺健康指數(ProstateHealth Index, PHI)兩種,其中PHI已被證實對攝護腺癌的預測能力遠優於PSA。
PHI檢測採用抽血檢查,適用於年齡45歲以上、PSA檢驗值落在4.0~10.0ng/mL、肛門指診檢查結果顯示非疑似罹癌的男性,可輔助區分攝護腺癌與良性攝護腺病症,也可用於評估個人的罹癌風險,PHI值越高,罹癌風險也就越高。
PSA與PHI有相關性 PHI有助區分良惡性
PSA檢驗值落在4~10ng/mL時,PHI值範圍落在0~25,平均罹癌機率為5%,建議定期追蹤;PHI值範圍落在25~35,平均罹癌機率為7.5%,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PHI值範圍落在35~55,平均罹癌機率為26%,需要進一步檢查;PHI值範圍落在>55,平均罹癌機率為44.0%,建議考慮攝護腺組織切片檢查,依據PHI值對應的罹癌機率評估執行攝護腺組織切片的必要性。
古伯文組長指出,PSA濃度偏高可能由運動或外力撞擊等多種原因導致,PHI有助於區分惡性腫瘤與良性增生,若擔心攝護腺組織切片為侵入性檢查的不適與風險,可考慮先抽血檢驗PHI數值評估罹癌機率,避免因猶豫切片檢查而延誤早期診斷攝護腺癌。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