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治療新突破!「1技術」30分鐘改善心悸困擾

心臟血管內科陳力瀚醫師指出,傳統的心房顫動治療雖然有效,但手術時間長且併發症風險較高。

心臟血管內科陳力瀚醫師指出,傳統的心房顫動治療雖然有效,但手術時間長且併發症風險較高。

隨著人口老化,心房顫動已成為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風險。據統計,心房顫動的盛行率隨年齡增長提高,65歲以上約達2.3%,80歲以上更高達10%。

專注精準醫療 治療效果倍增

而當前電場脈衝消融術技術(PFA)為心房顫動患者開啟治療新希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許栢超主任表示,相較於傳統的射頻電燒及冷凍球囊燒灼技術,PFA透過釋放高振幅電場脈衝,能更快速精準地處理異常心臟組織。手術時間從傳統的數小時縮短至約30分鐘,不僅降低麻醉風險,更大幅減少食道損傷、神經損傷及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

接受治療的56歲林先生,術前常有心臟不規則跳動的困擾,每次發作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經PFA治療後,不僅心悸症狀完全改善,更重拾正常生活品質,成為最佳見證。

傳遞智慧醫療 信心展望未來

心臟血管內科陳力瀚醫師指出,傳統的心房顫動治療雖然有效,但手術時間長且併發症風險較高。PFA技術不僅獲得國際肯定,更是2024年美國心律不整年會的焦點討論,被譽為心律不整治療的革命性突破。

卓士傑醫師補充,PFA技術結合3D立體定位系統,能精準找到異常部位並進行治療,達成單次脈衝場消融的效果。此外,心律不整團隊更著重於術後追蹤與衛教指導,確保患者能獲得全方位的照護,提升長期治療成效;期望這項創新技術,為更多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