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療效與安全 醫病溝通成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關鍵

根據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9月21日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進行的調查顯示,病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首要治療目標是停止或延緩疾病惡化,其次則是減少嚴重副作用及維持或改善生活品質

根據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9月21日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進行的調查顯示,病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首要治療目標是停止或延緩疾病惡化,其次則是減少嚴重副作用及維持或改善生活品質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血癌不再是連續劇中描繪的絕症,特別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目前已擁有多種標靶治療可供選擇,打破了早年以骨髓移植為主的治療限制。然而,與疾病共存帶來的另一個挑戰是病人需長期面對治療副作用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以及疾病的長期控制。因此,如何與醫師深入討論治療目標和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就成為一大關鍵。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走向慢病化 達到指標有機會停藥

高雄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洪英中主任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簡稱CML)是血癌的一種類型,典型症狀包括左上腹脹痛、骨頭痠痛、疲倦無力等,但由於病程進展較慢,所以大多數患者發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通常是於健康檢查時發現白血球數目高才就診。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沒有妥善治療,當CML惡化至加速期或急性期,不僅會影響藥物效果,還可能大幅縮短存活時間。因此,當出現疑似CML症狀或是健檢發現白血球數目異常時,應及早至血液科安排抽血、骨髓穿刺等檢查。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干擾素治療、標靶治療、移植治療。洪英中主任說明,在口服標靶藥物問世後,絕大多數CML患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預期壽命幾乎等同健康成人。隨著治療的進展,甚至有部分患者能在用藥一年內達到主要分子學反應(MMR),也就是體內癌症基因低於0.1%。而若是能達到深度分子學反應(MR4.5),還有機會與醫師討論未來停藥的可能性。

深度分子學反應助評估停藥達標,但僅四成病友視其為治療目標

根據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9月21日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進行的調查顯示,病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首要治療目標是停止或延緩疾病惡化,其次則是減少嚴重副作用及維持或改善生活品質。然而,只有四成四的病友將達到深度分子學反應(MR4.5)視為治療目標。根據國際治療共識,達到深度分子學反應(MR4.5)是符合停藥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以確保目前疾病有得到良好控制。另一方面,臨床上仍有病人因藥物副作用選擇減少服用劑量或次數,這不僅影響分子學反應,還可能影響疾病的整體控制。

八成病友受治療副作用影響生活,但僅一成主動與醫師討論

該項調查也顯示,有超過八成的病友表示,治療的副作用對生活已經產生影響;然而僅有一成三的病友表示,只有在副作用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時才會主動跟醫師討論,顯見仍有許多病友習慣性地將副作用當成疾病的一部份。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醫師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在不斷進步,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患者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因此,醫病之間更需要良好的溝通來幫助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目標與方案。舉例來說,診間曾遇到患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療效指標,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因為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而自行停藥,由於無法維持治療劑量,而造成療效降低。

王銘崇醫師強調,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需要醫病雙方共同努力,呼籲患者不僅要定期回診追蹤治療成效,也應該注意治療伴隨的副作用是否對生活帶來實質性的影響,並且與醫師討論,才能真正地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平共存。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FA-11276957_20260924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