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台灣兒少七成運動量不足 導致「這些問題」上身

家長運動也陪伴,籲政府增加體育活動、加碼動滋券。

家長運動也陪伴,籲政府增加體育活動、加碼動滋券。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發布的《2024台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顯示,台灣11-13歲學童的運動現況令人擔憂,七成以上運動量未達WHO建議之標準。近四成(38%)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兩成(18.4%)學生體能不佳,跑操場時容易感到胸口痛或快昏倒。

兒少運動習慣 與政府、學校和家長最相關

兒盟同時說明,性別及年齡也大大影響兒少運動習慣,調查發現男生的平均運動時間顯著高於女生;國小生略高於國中生。同時,父母的運動習慣和支持度對兒少的運動量有重要影響,但目前台灣家長在這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三成兒少過胖? 運動量不足恐影響兒少健康

運動量不足又久坐,最顯而易見的影響在於兒童肥胖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7至12歲、13至15歲及1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更令人擔憂的是,13歲以上青少年的高血壓前期與高血壓的比例甚至超過三成!兒童肥胖對成人後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可見一斑。

家長運動也陪伴 籲政府增加體育活動、加碼動滋券

面對低落的兒少運動習慣,兒盟呼籲:

  • 家長要運動也要陪伴: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自身運動習慣,並陪伴孩子運動。即使無法親自運動,也要鼓勵孩子參與校內外運動性社團及課程。
  • 學校要增加體育活動:目前台灣體育課時間一週僅80至90分鐘,明顯不足。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如美國中小學每天均安排體育課;法國每週小學200分鐘、中學250分鐘;日本小學每週90至35分鐘,中學100分鐘。甚至許多國家已從教育政策著手解決兒少運動不足的問題。此外亦應確保體育署「SH150方案」的有效實施,通過晨間、課間、空白課程及課後時間以增加學生運動時間達每週150分鐘。
  • 政府要加碼動滋券,並創造女性友善運動環境:數據顯示運動習慣在升國中階段下滑特別快,因此兒盟建議將動滋券發放年齡下修至國中一年級,提供更多友善的場館及課程資源,以提升國中生運動意願。公共運動空間亦應設置女性優先的場地、增加女性專用更衣空間以提升便利性。此外,應加強對運動教練和體育老師的培訓,使其瞭解男女生在運動上的差異,提供更適合的指導。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