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可以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死亡風險,不過新冠疫苗有mRNA、蛋白質次單元等不同種類、不同廠牌,過去我們曾施打的BNT、莫德納、高端、AZ疫苗在真實世界疫苗保護效力究竟如何?
疾管署對此進行相關研究分析發現,COVID-19蛋白質次單元疫苗與mRNA疫苗於真實世界中重症與死亡保護效益相似,而該研究結果在1月31日也以提早露出(early release)方式刊載於美國CDC官方期刊《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4廠牌新冠疫苗比一比 BNT、高端保護力皆達9成
疾管署為評估國內自110年3月起實施之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成效,因此於111年首度爆發Omicron大規模社區流行後,便針對我國2,300餘萬人、6,000多萬劑疫苗接種紀錄,進行我國真實世界疫苗保護效益(Vaccine Effectiveness)比較。
研究證實,接種3劑疫苗的保護效益,比未接種或僅接種1-2劑者高,並指出不同廠牌效益分別為BNT達95.8%、高端91.0%、莫德納81.8%、AZ為65.7%,建議若前兩劑接種AZ疫苗者,應補接種次世代追加劑疫苗,未接種或未完成3劑疫苗者則應儘速完成3劑的接種。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此研究發現mRNA(BNT、莫德納)、蛋白質次單元(高端)的疫苗保護效益都有8成以上,其中BNT、高端疫苗在預防中重症的保護效益更達9成以上,相較於腺病毒載體(AZ)更具保護效益,持續時間也較長。
另外,該研究也以長期追蹤研究方式分析,結果顯示基礎劑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者,中重症發生率為每十萬人日0.04–0.20,是所有疫苗中最低的,並指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的保護效力與mRNA疫苗「相近」。
台灣疫苗研究數據已公開說明 將登美國知名期刊
此項研究是國際上首度以真實世界大數據資料將mRNA、蛋白質次單元、腺病毒載體疫苗進行比較,並證實接種COVID-19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新冠中重症與死亡的關鍵,而mRNA、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對Omicron中重症與死亡更具有相似的保護效益。
這項研究結果已在111年11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公開向國人說明,而疾管署也將該論文送交學術專業審查,使國際社會與外界瞭解各種COVID-19疫苗接種組合於真實世界之保護效益。
疾管署表示,目前該研究已於112年2月美國西雅圖「國際抗病毒協會(IAS-USA)」舉辦的第30屆反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國際研討會進行學術發表,也已收錄在WHO新冠研究數據庫,而國際知名傳染病學術期刊《新興傳染病》也在112年12月通知接受刊登,論文正式版本預計於今年3月號紙本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