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2月15日宣布與Google Cloud合作,引進Google MedLM醫療大型語言模型,透過生成式 AI 技術、Med-PaLM 2建構「AI輔助醫師」。
中醫大附醫研究副院長李光申表示,很榮幸成為亞洲、台灣第一個與Google Cloud Med-PaLM 2合作的醫學中心,此次合作將會先應用於「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化療問答集」。
從癌症精準化治療著手 建立專業版指引、病人衛教
中醫大附醫與Google Cloud此次合作,將從癌症精準化治療著手。「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以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為基礎,結合Google醫療大型語言模型 ,可以根據病人的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和風險評估等方面,協助醫療人員快速抓取正確治療資訊。
李光申副院長提到,建立醫護人員專業版指引,透過MedLM輔助,治療指引生成速度只需幾秒的時間,它可以幫助醫療人員縮短尋找資料的時間,節省團隊工作時間以服務、治療病人。
而「化療問答集」則是著重於癌症病人衛教,將中醫大附醫癌症照護的相關衛教資訊使用Google 醫療大型語言模型加以訓練、優化,使該系統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問答能力,針對病人或民眾提問的問題給予回應。李光申副院長表示,藉此建立自動對話系統,可以準確提供專業且具同理心的回答作為參考。
AI運用強調「賦能」 兼顧隱私安全提升醫療照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提到,如何運用AI提升醫療品質與照顧在台灣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很榮幸與Google一起開發軟體,成為亞洲第一個引進的醫院,期待這項合作能為醫療帶來幫助,並帶領台灣的智慧醫院更精準、更安全地協助更多醫護人員與病人,邁向精準醫療3.0的新紀元。
Google Cloud 醫療照護全球總監 Aashima Gupta 首次來台,也在記者會上分享生成式 AI 可以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擔,提升對病患的個人照護,也能增進醫療可近性,未來會持續與各醫院合作,並讓基礎模型更容易被負擔以協助更多的人提升醫療照護。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李孔源則提到,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賦能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組織能更有效率地運作,希望透過AI驅動更好的創新,也希望此次合作對台灣醫療有更好的幫助,協助所有病人獲得最大程度的醫療結果。
根據Google提供數據資料顯示,Med-PaLM 2於美國國家醫師考試中通過比率為85%,有如哈佛大學學業排行前幾名的學生,且水準有如專科醫師。不過,在AI運用上,尤其是在醫療方面,隱私、安全性更是許多人相當關注的一部分。
除了介紹大型語言模型的效能與傑出表現外,Google Research科學家暨資深總監 Greg Corrado 出席活動也特別說明,資料的運用其實都不會使用到個別病患的資料,符合安全、隱私、法規,而且要特別強調一點,這些AI運用並不是用來做決策,而是輔助、協助的角色,其使用都是在醫護監督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