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國際名導侯孝賢25日傳出正在跟失智症抗爭,其子發聲明證實侯孝賢罹患阿茲海默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表示,認知功能急速下降的患者,有近4成都與聽損有關係。一旦聽力受損,失智的風險也隨之提升,呼籲年長者增進社交活動增加腦部刺激,並配戴助聽輔具已減少腦部疲勞,獲得更好的聲音訊號。
外媒「IndieWire」報導,侯孝賢的友人兼影評人湯尼雷恩斯(Tony Rayns)日前指出侯孝賢將退休,且侯孝賢在台北的辦公室已經關閉,員工也都已經離開。侯孝賢的兒子發布聲明表示,侯孝賢診斷出阿茲海默症,雖然籌備中的電影無法繼續執行,但過往作品已在國內外獲得許多肯定,公司持續運行中,也希望各界能給予空間。
耳蝸毛細胞 到50歲僅剩一半
陳光超指出,人出生時共有35,000個聽覺毛細胞,每10年會死掉3,500個,等到50歲只剩下一半,聽力越來越差。根據統計,每多10歲,聽損盛行率就增加1倍;70歲以上的長者,2/3有聽損問題。
聽力損失無聲無息,聽損者常常不自覺地將電視音量調高、或是「雞同鴨講、答非所問」,除了影響聆聽清晰度與溝通效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會影響到大腦對環境聲音的感知與耐受性。
聽損未矯正 失智找上門
然而,長時間的聽損讓大腦忘記曾經熟悉的環境聲音如冷氣運作聲、鍵盤敲擊聲、切菜聲、高跟鞋走路聲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rank Lin博士研究指出,聽損者的失智風險會隨程度而增加,使用助聽器的年長族群,認知能力的下降速度可以減緩一半。
輕度聽力損失者(26至40分貝),失智症風險增加1倍。
中度聽損者(41至55分貝),失智風險增加3倍。
聽力嚴重受損者患(56分貝以上),失智症風險高出一般人5倍。
據臨床觀察,認知功能急速下降的患者,有近4成都與聽損有關係。陳光超進一步說明,主要因為腦部功能及結構改變,聽損使得腦部負荷過重與腦部代謝廢物堆積,加速腦部萎縮。聽力一旦受損,大腦得花更多力氣釐清聽到的聲音,造成大腦灰質變薄,負責記憶的前額葉也需要分擔聽覺的任務,腦部負荷不斷加重,就增加了失智的風險,腦部病變就可能導致人與社會脫節。
「腦神經聽力學」聽力問題恐演變大腦問題
聆聽費力度增加
認知負荷增加
社交孤立
認知退化加速
資深聽力師蔡鋕鑫指出,人每天會接收多達50萬個不同的聲音。然而,初次配戴助聽器的民眾中有7成難以適應既有的環境音,進而縮短配戴時間甚至排斥配戴,使得聽損者的失智潛在風險日益增加。4大困擾包括:瞬發大聲聲音、風躁聲、摩擦噪音、短促輕柔聲音。
台積電AI晶片翻轉聽損失智風險
隨著醫療進入智慧時代,台積電與外國合作,以AI晶片結合腦神經聽力學,運用深度神經元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 DNN)晶片處理/分析聲音技術,偵測過濾風聲或摩擦聲等細微聲響,幫助聽障與聽損人士體現無礙人生。
陳光超最後呼籲民眾每年進行聽力檢查,也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觀察,像是講話需不需要更大聲、電視機聲量有沒有調高、增加社交活動與腦部刺激。與聽損長輩溝通時,語速放慢一點、靠近一點說話,必要時可帶長輩進行聽力檢查,配戴助聽器減少腦部疲勞與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