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導致憂鬱症? 醫闢謠:把握4觀念正確用藥

一般會建議失眠民眾先嘗試非藥物的方法,無法改善才考慮藥物治療,正確使用安眠藥不會導致憂鬱症,只要把握4個用藥重點,有助於改善失眠困擾。

一般會建議失眠民眾先嘗試非藥物的方法,無法改善才考慮藥物治療,正確使用安眠藥不會導致憂鬱症,只要把握4個用藥重點,有助於改善失眠困擾。

今年3月份發生了一件令人惋惜的社會新聞,一位婦人殺害了身心障礙的兒子後再結束自己生命,引發民眾「服用安眠藥會導致憂鬱症」的恐慌!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陳億倖闢謠,一般會建議失眠民眾先嘗試非藥物的方法,無法改善才考慮藥物治療,正確使用安眠藥不會導致憂鬱症,只要把握4個用藥重點,有助於改善失眠困擾。

「醫師啊,最近在新聞上聽到服用安眠藥會得憂鬱症,是真的嗎?我偶爾失眠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眠也提升了隔日的精神,但自從聽到這個消息後,手中拿著那顆小小的藥丸,遲遲不敢吞服,反而弄得整夜沒睡,好掙扎呀!」

憂鬱症與安眠藥的關聯性

陳億倖引述台灣精神醫學會資料說明,正確使用安眠藥並不會導致憂鬱症。然而,憂鬱症與安眠藥的使用之間仍有一些關聯性,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長期失眠致使精神不佳,處事效率低落,間接導致憂鬱。

2失眠是許多精神情緒疾病,包含憂鬱症的常見症狀,但在此狀況下使用安眠藥,並不能推論是藥物所造成的憂鬱,不過仍需強調,安眠藥的使用確實需要小心及謹慎。

何謂失眠?

失眠是指難以入睡或是難以持續睡眠,以及早醒、隔日醒來沒有重新獲得精力的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一般而言,睡眠時間大約6-8小時,但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大不相同,故不以睡眠時間長短來定義失眠。一周有超過3天或連續3天以上睡眠困擾就可稱作失眠,若情況反覆超過3周以上則可被定義為慢性失眠。

造成失眠的原因眾多,大致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身體不適,如咳嗽、過敏、疼痛、服用有失眠副作用的藥物,患有呼吸中止症、精神疾病等;心理因素包括壓力、焦慮憂鬱情緒、自律神經失調等;環境因素則如工作輪班、作息不正常、睡眠環境太亮、吵雜等。

非藥物治療

1首要排除干擾睡眠的因素,並針對可能造成失眠的疾病進行治療。

2暫停使用會造成失眠的藥物。

3改善睡眠環境,包括溫度、亮度及安靜的房間。在睡眠衛生教育方面,建議規律作息、養成運動習慣、睡前避免進食過量、抽菸以及攝取咖啡或茶類等提神飲料。

4另外,還可以安排睡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從睡眠認知的改變著手,勿過度擔憂失眠所帶來的痛苦,更別逼自己一定要快速入睡或睡滿8小時,免得造成多餘的焦慮;還有重新建立床與睡眠關係的睡眠刺激治療,避免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電視、滑手機等行為,最後,睡眠限制治療是指失眠患者應減少沒入睡的躺床時間,藉以提高睡眠效率,睡不著時就應該起身,而不要躺在床上「等睡著」。

藥物治療

若在嘗試上述諸多方式後仍無法改善睡眠,以藥物治療亦是可行的方式。安眠藥的品項有很多,各有不同特性,建議民眾需遵行醫師或藥師的詳細說明並正確使用。

1依照醫囑服用

安眠藥應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不要超過建議的劑量或使用期間,也不要自行停藥或改變劑量。

2遵照使用時間

通常建議民眾約在睡前30分鐘、準備要躺床睡覺時才服用安眠藥,勿過早或深夜服用,以免破壞睡眠規律。

3避免長期使用並監測副作用

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依賴,民眾需謹記,一旦失眠情況有改善就應逐漸減量或停藥。另外,年長者藥物代謝不易,長期使用安眠藥易造成濃度蓄積,需特別注意副作用,如無力感、白天疲倦等現象。

4不與酒精混用

安眠藥與酒精混用會造成不易判斷藥物產生的效果,且長期使用酒精會破壞睡眠品質。

醫師最後呼籲,以上是針對改善睡眠的原則與服用安眠藥的建議,若民眾有失眠問題,可洽詢身心科由專業醫療人員服務,祝大家都能一夜好眠,好夢連連!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