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0歲的李先生,右腳背在走路時長期疼痛約兩年,只能跛腳走路,多年被診斷為疑似肌腱炎、韌帶退化,於是開始進行增生療法、針灸等治療,但是皆無法改善;輾轉至醫院就醫,才發現罹患「穆勒・魏斯氏症」。
「穆勒・魏斯氏症」後跟内翻合併扁平足 外傷、遺傳皆可能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說明,舟狀骨是內側足弓重要的結構,一旦舟狀骨外側因受傷或是過度使用導致骨頭壞死,即可能造成中後足部的疼痛,而隨著疾病進展,舟狀骨往內側移動,而距骨相對地往外側掌側移動而形成扁平足,且足部疼痛加劇範圍也逐漸擴大。
一般扁平足是指足弓比正常情形還凹陷的足部變形,如先天性扁平足或是後天脛後肌腱失能導致的扁平足,而不同於一般扁平足表現的足跟外翻,「穆勒・魏斯氏症」是一種少見的足弓結構畸形,為後跟内翻合併扁平足。此外,舟狀骨成因除了外傷、過度使用,因遺傳或先天舟狀骨發育不全,皆是穆勒・魏斯氏症的好發族群。
初期可客製化鞋墊改善 嚴重則需「關節融合手術」治療
王禎麒指出,初期疼痛較輕微的患者可以透過客製化鞋墊將受力平均分散加上復健治療,避免加劇舟狀骨產生位移,但病程若進展成持續性疼痛、無法以正常步態行走的話就須透過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為將壞死的骨頭移除後,將其他骨頭復位,再取自體髂骨或是以大體老師捐贈的骨頭補在病灶處,加上鋼釘、鋼板讓骨頭更有支撐性,藉由這樣的「關節融合手術」將足踝骨骼融合固定。手術成功率約九成且幾乎不會復發,術後待骨頭品質穩定,須搭配助行器復健,訓練肌力、關節活動度。相關手術成果也已發表在2022年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走路雙腳應受力平均 適當補充鈣質及蛋白
王禎麒提醒,走路時應盡量讓雙腳受力平均,穿適合的鞋,維持足部的健康。另外,若骨質疏鬆者平時可以透過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每日適量的走路與運動,適度的曬太陽以增加自然合成維生素D,這些都可加強骨質,也建議足踝若有任何不適,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