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處理情緒才能進入下一步」 心腫學會培訓醫護接住癌友的心

「Talk About It血液腫瘤溝通工作坊」,受訓的醫護人員利用「SHARE模式」,與標準病人進行模擬演練

「Talk About It血液腫瘤溝通工作坊」,受訓的醫護人員利用「SHARE模式」,與標準病人進行模擬演練

「你這就是鼻咽癌…」才剛坐下不久的病患還來不及準備,醫師開口突然的一句早已讓他的心情跌到谷底,無心聽後面的治療。推動癌友心靈照護的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說,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支持,以及癌友體察自己情緒非常重要,後勤的心理諮商團隊才能隨時接應,這不僅助於後續療程,也讓生命及生活更有動力前行。

根據統計,癌症患者被診斷罹癌後三到五個月有自殺傾向,相比一般人高達4.35倍,為此,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和百濟神州(BeiGene)推行「Talk About It」血液腫瘤溝通工作坊,二到四位受訓者利用「SHARE模式」,與標準病人進行模擬演練,盼在未來運用於臨床溝通。

鄭致道介紹,這套「SHARE模式」是向病患告知「壞消息」的醫病溝通技巧,取其字首英文,代表在足夠的時間之下,以平穩、循序漸進告訴患者,醫療端不是只自顧自地講述訊息,需要定期讓患者思考,並詢問其想法和反應,

他表示,「以問代答」才能慢慢地引導,剖析患者內心深層憂慮,像是有位切除左乳房的患者不願將穿在身上的衣物換洗,強調是怕傷口疼痛,這時醫護人員能站在對方的情緒,以同理心詢問狀況,得知患者是擔心另一半無法接受現在的樣子,這也明白了真正的疙瘩。

「體察自己的情緒很重要。」他向病人說,罹癌後會處於很大的壓力情境,所以要注意情緒起伏,能伸出手向有經驗、提供支持的人尋求協助。但也提醒,有些癌友「創傷後成長」重新找回人生意義,看似平靜樂觀,其實很容易受到挫折而再次被擊垮,更需要醫護人員細心觀察。

彰化秀傳癌症醫院長張正雄說,所謂身心靈,不會只有身體重要,這些道理也是從病人身上所學。他回憶,有位頭頸癌患者在病房內一直低頭不語,當下覺得有些問題,但不是急症而沒有留心,沒想到幾天後病人突然離世,這讓他在之後遇到不願多話、陰鬱的患者,都會上前拍拍肩關心,並環顧病房四周,拉開窗簾透點陽光。

秀傳癌醫中心院長張正雄 (左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與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右),盼更多醫護人員加入行列

▲秀傳癌醫中心院長張正雄 (左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與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右),盼更多醫護人員加入行列

他也說,醫護人員不能主觀地認為罹癌就是導致憂鬱的主因,有位癌症患者不敢關燈睡覺,直覺性地開立安眠藥,透過諮商才了解,原來患者在罹癌前一年,家裡對面發生火災燒死了四位住戶,消防人員將屍體放在患者家門前並打著探照燈,找到失眠原因後,也不需再服用安眠藥入睡。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則是碰到與癌友溝通時,詳盡地解說資訊,但始終在同個問題上打轉,才發現患者心亂如麻,根本無法消化訊息,「真正問題不在於治療,解決情緒才能走到下一步。」

然而,臨床往往認為繼續治療帶來希望,就能解決悲傷,他說,「用化療解決情緒,是可笑事情。」醫師終究的目標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之後讓患者回到原本或過更好的生活,即使有些患者無法治癒,但在看診過程中卻有好的回饋。

癌友面對的不僅是情緒憂鬱,現實面的經濟迫使治療選擇有所取捨,連醫師都得評估患者經濟能力,才告知治療選項,這也是近年受關注探討的「財務毒性」。鄭致道認為,與情緒一樣,不能因為藥物昂貴而不提,這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溝通。

張正雄認同清楚告知病人完整資訊,醫療人員秉持專業的前提是需要回頭做功課,同時衡量本身的能力,是否有使用這項藥物的經驗。「既然是專家,就要告訴患者怎麼用藥?要花多少錢?有多少療效。」告知完後,也不要讓患者當下決定,而是將訊息帶回去再自我評估。

致力培訓更多醫護人員投身這項議題的鄭致道說,癌症心理的領域仍需要被足夠看見,不管是民眾、醫療專業人員,甚至是國家政策,未來都希望透過合作持續宣導。BeiGene總經理陳益雅也說,除了提供治療腫瘤最佳藥物之外,心靈也必需要被關心,之後也會持續推動工作坊,盼更多醫師及第一線醫療人員加入行列。

圖文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