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出現症狀都中晚期了! 醫籲「1招」降33%死亡率

民眾在家採集糞便,然後送醫院檢驗是否糞便中有血的反應,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將它切除。

民眾在家採集糞便,然後送醫院檢驗是否糞便中有血的反應,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將它切除。

根據最新衛生福利部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佔了新發生癌症約有1萬7千人,依然是第一名的癌症。事實上,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並治療的一種疾病,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 發病中晚期難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說,大腸癌常見症狀如下: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然而可怕的是,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

臨床遇到有明顯症狀的病人,大都是中晚期大腸癌,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而且治療過程與結果對病人與家屬都是一個沉重負荷。

早發現早治療 糞便潛血篩檢降死亡率

謝文斌解釋,目前主流「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民眾在家採集糞便,然後送醫院檢驗是否糞便中有血的反應,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將它切除。

由於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高風險族群 建議每三年大腸鏡檢查

依據檢查結果,高風險族群建議接受追蹤性大腸鏡檢查,間隔時間為三年;低風險族群,則建議接受追蹤性大腸鏡檢查,間隔時間為三至五年。若糞便免疫法陽性但初始大腸鏡檢查為陰性,建議回歸每兩年接受一次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謝文斌補充,目前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多多利用,若有問題也可到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諮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