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容易痠麻腫脹、傍晚水腫 心臟科醫:是血管疾病!

靜脈曲張初期的症狀輕微,可能無任何不適,僅以外觀青筋浮腫表現,且休息後能得緩解,因此經常未獲得重視。

靜脈曲張初期的症狀輕微,可能無任何不適,僅以外觀青筋浮腫表現,且休息後能得緩解,因此經常未獲得重視。

林小姐身材高挑又勻稱,時常穿著三寸高跟鞋展現迷人的大長腿,近幾個月卻覺得小腿總是有痠麻腫脹的感覺,有時候到傍晚時腳踝明顯水腫,不僅步伐沈重還會看到青筋浮在腿上。陳爺爺年輕時忙於業務奔波而忽略身體健康,長年下來,體型肥胖下肢臃腫,退休後更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纏身。這幾週發現腳踝處皮膚出現深色的色素沈澱,原本未予以理會然而有一天突然發現腳踝皮膚破皮潰爛,嚇得他趕緊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靜脈曲張導致的鬱血性皮膚炎。

久站加重下肢負擔 初期症狀不明顯僅有青筋浮現

身體的靜脈血管分成淺層靜脈、深層靜脈及交通靜脈。淺層靜脈藉由下肢肌肉的收縮擠壓力量以及心臟收縮時產生的力量,將血流導入交通靜脈及深層靜脈中,最後再回流到心臟。當下肢的靜脈壁薄弱或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加上久站、腹內壓大等情況,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而血液長期淤積,導致靜脈血管異常擴張、扭曲增生,即俗稱的靜脈曲張。許多長期久站工作的職業,例如教師、櫃姐、空服員等;另外懷孕、體重過重等,會加重下肢靜脈負荷,影響血液循環的因素,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

靜脈曲張初期的症狀輕微,可能無任何不適,僅以外觀青筋浮腫表現,且休息後能得緩解,因此經常未獲得重視;日後逐漸可能出現腳踝水腫、痠麻易感沉重、皮膚搔癢或肌肉痙攣,甚至因血液長期淤積導致慢性發炎,引起白血球增加、纖維增生、色素沈澱、皮膚破損等,若伴有慢性傷口,極有可能導致組織潰爛、癒合不良甚至嚴重感染等情形。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甚至有可能演變成肺栓塞、慢性周邊動脈疾病。因此,靜脈曲張等血管病變的問題真的是不容忽視,若在初期即能儘早預防治療,則能避免後續衍生的醫療負擔,減輕照顧的壓力,改善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健康。

預防需避免久站或穿彈性襪 戒菸、避免熬夜也有幫助

靜脈曲張的預防需從生活習慣中著手,包括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適度的運動加強肌肉彈性、增加回流等,避免熬夜及刺激性飲食、戒菸、久坐久站、翹腳等。也可以搭配穿著適當的醫療級彈性襪,給予淺層靜脈適當的壓迫,減少靜脈異常擴張的空間,藉此達到預防靜脈曲張的效果。唯醫療級彈性襪,因穿著不易、夏天易感悶熱、壓迫感強、市售商品多樣,且價格混亂等因素,多數人無法長期配合穿著。若有長期久站、過重等易造成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建議可在專業醫療諮詢後,選擇適當的醫療級彈性襪,並搭配上述的方式預防靜脈曲張的發生。

不必再開刀移除血管 微創手術術後即可下床

而靜脈曲張的治療,主要在於去除這些病變的靜脈血管。傳統手術是以將皮膚切開的方式,找到病灶的血管並移除;不僅傷口大、疼痛感強且復原期長。目前多數病患,已不單獨使用傳統手術方式治療靜脈曲張,新的治療方式漸以顯微手術為主,包含靜脈膠水、靜脈內雷射、血管硬化劑等,不僅傷口僅針孔大小、痛感降低,同時縮短手術時間,術後便可立即下床走動。

靜脈膠水以非熱能方式,能避免對周圍的神經及組織造成傷害,且醫師會依據不同的嚴重程度,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某些經靜脈膠水治療之病患,術後甚至不需要穿著彈性襪,對於不便穿著彈性襪的病患,可謂一大福音。多數病人術後即能感受到症狀顯著的改善,若再搭配改善生活中的危險因子、控制慢性病、適度運動等複合式療程也能降低未來復發的機會。每個人的狀況跟風險因子皆有不同,因此實際情況,仍需由醫師進行專業的判斷後才能給予適當的協助。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孫珅醫師

(文章授權提供: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孫珅醫師、馬偕心臟血管外科陳亭安醫師 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