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將於26日登場,近日「時指緊扣」、助理費爭議、候選人身世背景、論文學歷真偽等話題鬧得沸沸揚揚,民眾要小心自己可能不知不覺中了「選舉症候群」。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醫師侯德斌提醒,過去曾有憂鬱、焦慮或其他情緒症狀的民眾,要留意因選舉造成情緒的波動,進一步可能引起長時間情緒困擾,人際關係諸如親友、同學、職場關係的衝突,甚至更激烈性的行為如自殘、暴力傷害、甚至自殺等問題。建議若有高張力的氛圍逐漸醞釀時,先避開爭議話題、轉移注意力至休閒嗜好或運動,以理性角度看待選舉、讓生活維持正軌。
選舉症候群可分為「選前」和「選後」兩階段。選前民眾的心情大多懷抱高度期待,或是投入個人的好惡、理念、價值觀、認同感等想法,此時易產生焦慮、興奮、憧憬、甚至好勇鬥勝等情緒﹔若當選情走向不如期望或聽聞關於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不利消息時,往往有煩躁、好爭論、坐立難安、憂愁的等情緒或行為;選後若是失利的一方,則常出現否認、憤怒、不甘心與質疑、沮喪消沉,然後逐漸妥協接受選舉的結果。
當心憂鬱症惡化之後果
侯德斌醫師提及,多年前舉行關於多元性別族群權益之公投時,遇過原本長期有在門診接受憂鬱症治療的個案,對當時公投結果感到不滿,覺得自己長期的冀望落空,進而憂鬱症狀惡化,個人對未來感到無望、終日以淚洗面、覺得社會容不下自己等想法,同時出現輕生意念及服藥過量等行為,經後續藥物與心理諮商等治療過程後,個案經過約2~3個月才緩解悲觀情緒而回歸正常作息。不僅如此,過往歷屆選舉經常有相關因選舉因素而輕生的新聞報導,令人感到驚愕與遺憾。
政黨政治為民主制度下的產物
侯德斌醫師呼籲,台灣實行民主與選舉制度已有多年經驗,民眾應理性看待選舉本身的初衷,聚焦於候選人的理念、能力、具體政見、過往政績等處。選舉的目的是選賢與能,在野監督執政,執政者不得民心就有輪替,乃是正常的民主精神。保持理性看待選舉制度,莫將特定候選人或政黨當成人生意義的寄託或是救世主般的存在,才不會因為每次選舉輸贏有如末日審判到來,一場成敗論定一切。
侯德斌另外表示,雖然常聽到民眾與親友之間因支持黨派立場意見不合、情緒衝突,甚至有大打出手之情事,但大多數的情況不會嚴重到需要就醫。但若過去曾有憂鬱症、躁鬱症病史或曾有自傷自殺行為者,對於選舉活動開始有過度熱衷的表現或浮現不穩定的情緒時,周遭親友應多關懷甚至尋求專業醫療人士協助。
無論是選前或選後,侯德斌建議民眾避免過度花時間瀏覽相關社群網站,避開無謂的網路爭論或口誅筆伐,應把注意力拉回平常的生活軌道,例如家庭互動、學業或職場表現、維持社交網絡,同時培養正當嗜好與運動習慣。他也提醒,若民眾出現失眠、食慾改變、暴躁易怒、提不起活力、自我責備及貶低、經常掉淚哭泣,甚至結束生命等想法時,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美國心理學會提出5項建議,教你處理大選壓力:
1. 不過度使用社群媒體
2. 避免敏感話題
3. 調整心態
4. 認知選舉只是一時
5. 實際行動去投票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