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並非夏日專病 中醫告訴您預防與保養之道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暑」在中醫中,除了指節氣之外,還是一種外邪,並不是只有夏季才會中暑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暑」在中醫中,除了指節氣之外,還是一種外邪,並不是只有夏季才會中暑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說,夏末秋初溫度仍偏高,身體會將多餘的熱排出,藉由流汗或是血流變快的方式來散熱,若無法將多餘的熱帶出體外,就容易造成中暑;有時小朋友對於熱的感覺並不明顯,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活動、外出旅遊,身體覺得燥熱,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家屬應該注意小朋友的反應,此外經常在外活動或出入冷氣房的民眾、外送人員更要留意補充水份,預防中暑。

不僅代表節氣! 中醫指出「暑」兩大特性

賴博政醫師表示,「暑」在中醫中,除了指節氣之外,還是一種外邪,並不是只有夏季才會中暑,而「暑」在中醫中有兩大特性:

  • 暑為陽邪:因為暑是夏日的火氣,有酷熱的性質,表現出全身的症狀有燥熱、煩渴、膚乾燥,喜歡喝冷飲等,長時間在燥熱環境下,會導致的症狀,並容易造成身體水分、沒元氣。
  • 暑易夾濕:天氣炎熱,地面及體感溫度都偏高,午後雷陣雨過後,通常會讓人覺得悶熱不舒服,想要流汗但無法排出,也會有倦怠無力,提不起勁的感覺,這些通常是處於濕熱的環境下造成的。

出現中暑跡象 拔罐可以改善嗎?

賴博政醫師表示,拔罐在傳統中醫上認為有疏通經絡、暢通氣血的功能,可以緩解暑熱及熱中暑的狀況。在現代醫學則認為可以使局部小細血管擴張,血液灌流量增加,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分泌。

但須注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拔罐的,倘若有癲癇、精神疾患、年紀太小、惡性腫瘤的患者都不適合拔罐,另外,皮膚容易過敏、對異物容易刺激,皮膚容易發紅起水泡者,拔罐時間不宜過長,如有不適便應停止。

碰上連日高溫 從飲食上預防熱中暑、熱衰竭

如遇連日高溫,擔心熱中暑,賴博政醫師說明,在飲食上可以多吃涼性的食物,像是高麗菜、地瓜葉、薏苡仁、綠豆、西瓜、香瓜、絲瓜、冬瓜等,但平時腸胃不佳,食生冷食物容易腹瀉,就不應進食過多。

在穿著上應穿易吸汗的的衣物,若有流汗應及時更換,才不至於感冒或是罹患濕疹。此外,在戶外應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因為流汗會讓電解質流失,所以可以喝些運動飲料,以補充水分。

除此之外,賴博政醫師建議,可以自備止渴酸梅湯作為預防保健。

材料:烏梅一兩、山楂一兩、陳皮三錢、洛神花三錢、甘草一錢。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放入鍋中,加入1500CC的水,用煮滾後用小火慢煮約50分,靜置放涼後即可飲用。

以上藥材都偏酸,賴博政醫師提到,酸味在中醫認為是可以生津潤燥的功用,天熱時可以飲用。因為味道偏酸,腸胃功能差的民眾建議飯後飲用,每次量不用太多,除了幫助止渴之外也可以幫助消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